來源:人民日報
2020-03-25 08:48:03
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亮眼表現,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1—2月份,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不僅在疫情防控、物資調配、民生保障等方面大顯身手,也推動新動能形成較快成長的態勢。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亮眼表現,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比如,1—2月份國內生產需求明顯下降,就業物價壓力上升,等等。即便如此,我們看到,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系總體平衡沒有改變;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所以說,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多年歷程,我們曾經歷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的考驗,也曾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貿易摩擦的挑戰。然而,任憑雨驟風狂,中國經濟從未“停航”。各項數據表明,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沖擊不改全年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大趨勢。
判斷中國經濟的潛力,既要看“點”,也要看“面”。從前兩月的數據看,中國經濟遭受了較大損失,主要指標增速都在下滑。但是1—2月份經濟體量占全年總量較小。按往年數據測算,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出口等占全年比重不足15%,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更低,不足1/10。這就意味著,我們完全有機會在后期彌補經濟損失。
把脈中國經濟的活力,既要看“表”,也要看“里”。判斷中國經濟活力從表面看,1—2月經濟受了損失,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喪失了生產能力,丟掉了多年積累的產業基礎,不再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恰恰相反,汽車制造商轉產口罩,服裝產業制造防護服,5G高清直播醫院建設,飯館、加油站賣蔬菜……戰疫期間,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供給能力、適應能力和修復能力。有外媒采訪了40位亞太和歐美地區經濟學家,他們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
探究中國經濟的動力,既要看“形”,也要看“勢”。疫情對消費的沖擊明顯,但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待到疫情控制后,被暫時抑制的消費需求將逐步釋放。看看大家的朋友圈,計劃探親、聚會的不在少數,盤算“下館子”“看景點”的也有,不就是最佳證明?更何況,在傳統服務業受到影響的同時,中國的“宅經濟”“智生活”“云辦公”等新動能爆發增長,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不僅對沖了疫情的不利影響,更為高質量發展開拓新空間。可以說,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動力澎湃,邁向全球最大國內消費市場的腳步不會停歇。
風物長宜放眼量。3月以來,全社會用發電量明顯回升,湖北以外地區規上工業企業目前的復工率已超過95%,中國經濟正逐步回歸正軌,并展現出更為強勁的韌性。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所說,中國經濟具備戰勝風險和挑戰的良好條件,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相信經歷此次疫情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將變得更加健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