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3-30 14:10:03
新華社蘭州3月30日電(記者張睿)48歲的楊發曾經以為自己會一直在城里當木匠、干裝修,最后當個城里人。他沒想到,有一天他會回到村里,從小乳瓜身上找到致富的“密碼”,帶領全村人踏出一條鄉村振興的路。
楊發來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寨子村,從1992年高中畢業開始,他就在武威市打工了。
楊發不想回村是有原因的。他說,曾經的寨子村,幾乎都是土坯房,連瓦都沒貼。村子里沒產業,種小麥、玉米,一年到頭掙不到幾個錢。
2009年,楊發有一次回村,村里人看他“腦子活、看得多”,想讓他帶著村子發展產業,就勸他留下。“起初我不想干,因為城里一天能掙200多元錢,而且當時我不干莊稼活已經十幾年了,也不知道咋干呢。”他說,后來,大家勸他先干一年試試,他就當了村文書。
盡管對農業一竅不通,但楊發做什么事兒都有一股倔勁。他想,既然應承了村民們,就一定要把村子里的產業搞起來。
看書、查資料、下地……用了各種方法“補課”的楊發,在做足功課后,鎖定了寨子村的發展方向——小乳瓜。
“我們西北高原這邊大多是沙性土壤,滲水性好,寨子村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種出的小乳瓜脆、甜、品質好。”楊發一說起小乳瓜,話匣子就打開了。
剛開始,村民們都在觀望。楊發先說服他所在村民小組的61戶人集資建起32間大棚。這一年,小乳瓜青翠欲滴,長勢喜人,可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是虧了本。由于銷路沒打通,小乳瓜每公斤2角錢都乏人問津。
從2010年開始,楊發不斷參加各種農業博覽會,逢人便推銷家鄉的小乳瓜。終于,2012年,寨子村的小乳瓜一炮走紅,打開了甘肅及周邊地區的市場。市場價達到每公斤10元。
鄉親們嘗到了甜頭,楊發也再次當選村干部。他索性打消回城的念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100座、300座、700座……一座座溫室大棚在寨子村拔地而起。
“種1畝小乳瓜頂20畝小麥,現在幾乎每家都有大棚,全村共有800多座了。”楊發說。去年,全村戶年均收入7萬元左右,合作社為村集體增收280余萬元。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如今的寨子村,桃紅柳綠,村民忙碌,好一派“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幸福畫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