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04-01 08:48:04
3月24日,湖北武漢,漢氏環保公司,工作人員將從各醫院收到的醫療廢物從卡車上卸下。新華社 圖
經過兩個月的嚴控,我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基本阻斷,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來自于對各個環節的嚴厲把控。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關口,醫療廢物能否安全處置,關系著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二次污染的關鍵。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疫情的集中暴發,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醫療廢物處理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分類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的必要性,加大投資補齊醫療廢棄物處理設施的短板刻不容緩。
多地“組合拳”提升處置能力
因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國醫療廢物處理需求急速增加,讓醫療廢物處置這個鮮有人關心的行業站到臺前。但由于我國各地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分布不平衡,我國多地采取移動處理設備、水泥業跨界補位、跨區域協調處理等多種方式加強醫療廢物的應急接收和處置能力。
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表示,自1月20日以來,我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18.2萬噸。“武漢市最高峰醫療廢物的產生量達到240多噸。生態環境部動員各方力量,組織46臺移動設備送到武漢,并新建30噸的千子山醫療垃圾處置中心,實現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每天處理。”
根據3月23日生態環境部通報的全國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和環境監測情況顯示,截至2020年3月21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066.8噸/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天,增加了1164.0噸/天。其中,湖北省能力從疫情前的180噸/天提高到了667.4噸/天,武漢市能力從疫情前的50噸/天提高到了265.6噸/天。
“日產日清”守住防控底線。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劉天卓表示,自1月25日起,安徽按日對全省醫療廢物處置情況實施調度,分析掌握各市醫療廢物收集、處置以及應急設施運行情況。對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缺口較大,或存在處置設施須停運檢修等情形的地區,建立跨區域協同處置醫療廢物機制。例如亳州、宿州已與臨近且處置能力尚有富余的淮北、阜陽兩市建立了跨區域協同應急處置機制。
此外,部分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也補充了處置設施不足的空位。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范永斌表示,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醫療廢物技術成熟、安全、可靠,可以消除醫療廢物二次傳染風險。水泥行業特有的1500℃高溫和強堿氣氛等行業特點對于病菌、病毒能瞬間殺滅。目前全國尚有已建成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危廢生產線110條,可以作為地方處置醫療廢物可靠后備力量。
據悉,作為湖北水泥企業的龍頭,華新水泥自今年2月初先后接到黃岡、黃石、宜都、武漢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及生態環境局下達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任務,至3月4日,公司旗下4家水泥熟料基地已累計處置138.62噸醫療廢棄物。金隅集團部分生產車間也利用水泥窯改造高溫焚燒處置線,24小時運轉處理包括醫療廢物在內的廢棄物處置。
醫療廢物處置缺口仍存
“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最大的不同是,醫療垃圾是污染源所在,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零接觸’。”上海環境集團副總裁鄒廬泉說。
具體來看,醫療廢物包括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危害性嚴重,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高污染性。相關研究表明,醫療垃圾引起的交叉感染要占總交叉感染率的20%以上。這意味著,若不當處置醫療廢物,其作為傳染源極易引發污染事故,對周邊居民的人身安全和當地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害。
因此醫療廢物處置需要最高層防護。鄒廬泉介紹,人員防護方面,從防護帽到護目鏡,從N95口罩到防護服,再加上雙層手套和防化靴一整套防護缺一不可。廢物的防護方面,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例診療過程產生的醫廢,可以利用移動專業設備就地先行處置再運回處置場;未能就地處置的,需在經過簡單消殺后進行雙層包裝,并增加一次性耐壓硬紙箱密封,做好標識,全程冷鏈運輸,確保安全。
記者看到,醫療廢物回到廠區立即進入焚燒爐,通過監控大屏,焚燒系統共有3條流水線。其中,從各個醫療機構運回的涉及疫情的醫廢周轉箱,由機器自動抓取,送到專門一條處置線,經過消毒后,再被送入上千攝氏度的回轉窯,進入二燃室充分燃燒。燃燒產生的熱量用于發電,產生的廢氣經過凈化后達標排放。
“疫情防控期間,要確保醫療廢物收運處置無死角、零疏漏、全防控!” 上海環境集團固廢處置公司總經理李傳華說,“為保障涉及疫情醫廢處置安全,我們制定了收運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等機構的收運處置方案,增設了15條夜間專線,專人專車收運涉疫情醫療廢物。而普通醫療廢物白天收運,最大限度減少接觸風險。”
“但應急型的醫療廢物處理并不是長久之計。”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由于目前專業處置機構不足,跨區域處置時導致醫療廢物轉移運輸環節缺乏有效的聯合監管機制,對于山區等偏遠地區,醫療廢物運輸路途長,有效監管難,更是存在一定的環境隱患和風險。此外,一些處置機構處置設備年久失修,在處置醫療廢物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的情況,還有一些處置機構存在超負荷運營,不能做到日產日清,導致醫療廢物堆積。
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徐強表示,醫廢處理是一場戰疫的隱形戰場,目前醫廢產生量和處置能力之間還存在較大的缺口,而未來為了應對像此次疫情一樣的突發情況,處置能力的規劃必然要超前。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研究員肖海燕也表示,我國大量的醫療廢物并未得到規范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的亂象報道屢見報端也是不爭的事實。她表示,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相關數據可得知,全國各省(市)除北京、上海以外,基本都存在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情況。
徐強說,根據我們保守測算,我國2018年約產生醫廢168萬噸,而2018年全國醫廢持證企業年實際處置醫廢98萬噸,仍有相當部分的醫廢沒有經過集中處置而被自行處置或流入其他渠道,風險相對較高。本次疫情將提升政府對醫療廢物處置的重視程度,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的短板。
我國醫療廢物處置將升級
鄒廬泉表示,此次疫情所暴露的醫療廢物處置短板,并不僅僅在于處置能力,還在于收運處置的信息化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他建議,當區域醫療廢物日產生量大于10噸時,可以建設回轉窯焚燒工藝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當區域醫療廢物日產生量小于10噸時,建議與當地的危險廢物焚燒設施混燒處置,或者消毒后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進行共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短缺,中央層面已有所關注。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便提出,要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的短板。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到2022年6月底前,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分布、服務人口等因素設置區域性收集、中轉或處置醫療廢物設施,實現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鼓勵發展醫療廢物移動處置設施和預處理設施,為偏遠基層提供就地處置服務。
“從基層來看,基層醫療機構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小的特點,其醫療廢物處置成本高、監管難度大,是醫廢處置管理的薄弱環節,更要加強監管。”有業內人士說。
也正因為如此,多地正式發文或立法,以進一步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加強監管力度。3月26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山東省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國第一部省級層面關于醫療廢物管理的專門地方性法規。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鞠振平表示,以立法的形式防范可能由醫療廢物產生的次生災害。各級政府應當加強醫療廢物收集和處置的規劃,建立健全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置體系,加大財政投入,統籌地理位置分布、服務人口等因素設置區域性收集、貯存、處置醫療廢物設施,實現醫療廢物收集應收盡收、處置全面覆蓋。
3月25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攻堅工作的通知》,提出補齊設施短板,嚴格做到醫療廢物廢水應收盡收、應處盡處等二十條要求。
通知指出,廣州、珠海、佛山、河源、汕尾等市要加快醫療廢物新建設施建設,盡快投產運行;韶關、清遠、揭陽等市現有設施要加快提檔升級,確保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全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固體廢物重點項目建設,妥善處置相關項目“鄰避”問題。支持開展危險廢物收集貯存經營活動。
在北京,《北京市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草案)》二審稿顯示,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與生活垃圾處置設施性質類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有關部門應采用投資、補助、補貼等方式,制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運行的資金支持政策。
而對于偏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輸,二審稿顯示,區政府應當通過招投標、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具備專業資質的單位,統籌安排收集、運輸本行政區域內規模較小、分布分散或者交通不便的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相關部門應制定醫療廢物收運管理規定并開展考核評價。
(原標題 我國醫療廢物處理短板亟待補齊 多地立法加快建設步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