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04-03 16:15:04
【來自重點工程一線的報道】
防疫情 補短板 護民生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加緊復工復產
光明日報記者 邱 玥
近日,在浙江寧波市海曙區西門街道錢東小區,施工人員正戴著口罩進行施工作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錢東小區是一個有24年歷史的老舊小區,房屋老化、基礎配套不齊、綠化破損嚴重,居民們對于啟動老舊小區改造的意愿十分迫切。
3月10日上午,克服疫情影響,錢東小區改造項目工程率先啟動,成為所在街道新年里首個啟動的改造項目。
“鄰居們原本都以為受疫情影響,老小區改造會一直推遲下去,沒想到這么快就啟動了。”住戶王阿姨說,“看到社工和施工人員還冒雨在河邊清理樹枝,趕進度,心里特別感動。”
“這次錢東小區改造采取了居民‘點菜’、街道‘下單’的模式,我們在充分征求了居民意見后,將最受居民關注的項目全部列入改造范圍。”西門街道城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主要包含了完善基礎設施、修繕改造房屋、提升環境質量、完善公建配套、改造技防設施等項目,總投入1842.31萬元,計劃施工周期180天,改造完成后,將惠及1580余戶4300余人。
一方面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復工,另一方面努力補齊城鎮老舊小區建設短板。在浙江,除了讓居民深度參與到新家園的建造之中,不少老舊小區改造還兼顧補齊防疫短板,讓改造成果在戰疫中發揮積極作用,贏得了廣大居民的肯定和認可。
“刷臉就能驗健康碼、開門禁,我們小區現在可高端了……”家住杭州城西金田花園小區的張女士說,現在只要刷臉就能進出小區,非常方便。
在此輪老舊小區改造中,智慧安防系統進入了許多杭州的老舊小區。從小區大門到住戶單元配備監控網絡、樓道門禁和綜合管理平臺,不少小區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判斷來客是否為本小區居民。疫情防控期間,通過“人臉識別+后臺比對”,便可準確快速掌握住戶實時健康碼狀態,大大提升了社區基層治理效率和智能服務水平。
城鎮老舊小區大多缺乏物業管理,一旦缺乏長期維護和運營管理的機制,改造后的效果也難以長期保持。為此,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近日出臺的文件中專門提出,提升城鎮老舊小區管理能力,要在總結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基礎上,建立完善城鎮老舊小區應急管理制度,鞏固防疫成果。
3月18日上午,在杭州市拱墅區拱宸橋街道小河路295號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開工儀式上,60歲的冷美娣和另外4位居民議事會成員不僅站到了“主席臺”上,宣布自家小區的改造正式開始,而且與建設單位代表簽署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和《小區施工公約》。
“以前都是領導們宣布開工、簽責任書,現在是我們居民直接上臺跟建設單位簽,感覺在老舊小區改造這件事上,我們老百姓成了主角。”小區住戶林雅芬說。在開工儀式上,居民代表與建設單位約定,要嚴格執行建筑垃圾日清日運制度。對小區居民而言,人人都是監督員。
在拱宸橋街道有關負責人看來,通過探索一系列居民自治方式,不僅能在各種不同需求中找到平衡點,而且讓政府部門和居民有了“雙向獲得感”。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底,我國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改造內容包括水、電、氣、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維修完善等,還包括垃圾分類設施的配套和加裝電梯,有條件的地方可配建停車場、活動室、物業用房等,還可完善社區的養老、撫幼、文化室、醫療、助餐、家政、快遞、便民、便利店等設施。試點證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花錢不多,惠及面廣,不僅幫助居民改善基本居住條件,也是擴大投資激發內需的重要舉措。
專家說
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虞曉芬:此次疫情讓人們認識到社區防疫的重要性,也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改造過程中要注意規劃出消防、急救等專用通道,對公共區域進行功能劃分,并留有實施封閉管理的可能;加強小區數字化建設,在改造方案中需統籌考慮,為智能設施和5G基礎設施預留接口等。通過硬件設施的升級,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居民才能在改造中有獲得感、幸福感。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后續維護管理中,只有充分發揮居民共建共治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老舊小區改造成果讓百姓共享的目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