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03 18:52:04
新華社杭州4月3日電 題:超長“宅家”,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魏夢佳 唐弢
因疫情而“宅家”,中國的孩子家長們因為不適應而催生的“焦慮感”較為普遍。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技術賦能讓我們可以“停課不停學”,卻也進一步凸顯了教育現代化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專家認為,超長“宅家期”并非“假期”,恰是“從娃娃抓起”提升全民素養的好時機。
超長“宅家”,家長們為何“焦慮”?
記者調查發現,抗疫一直“宅家”的這段時間里,家長們的擔心和焦慮主要有這樣幾類:一是擔心孩子“悶壞”了影響生長發育;二是孩子上網課、看視頻等自主學習效果難以判定;三是面對大量陪伴、督促、引導、反饋等職責,感到有點喘不過氣。
杭州某中學生家長王女士說:“疫情初期,我老公整天都要電話會議,我也要寫材料,學校微課有提交作業的要求,得檢查上傳,作為雙職工,家長一天下來疲憊不堪……”
有家長向記者抱怨:“這還是一個孩子,要是兩個孩子更崩潰。有些學校,8點多就要在群里簽到“打卡”搞早讀,家長做完早飯,就得錄孩子的早讀視頻。接下來還有運動量、做作業等一系列的反饋工作。”
“我很焦慮、很矛盾。”北京市大興區家長張女士說,女兒即將小升初,疫情期間學校又不讓開新課,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多少跟課本知識相關,“我特別擔心她開學后趕不上新課,成績下降,上不了一個好初中,就給她報了網上的課程輔導班,但她天天盯著電腦、手機、上網課,視力又下降得厲害,不上網課又怕耽誤功課。”
記者采訪發現,“宅家”期間很多小學生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都超過1小時,中學生在3-5小時,大學生則可能完全處于“不可控”狀態。孩子看似認真地坐在電腦前“目不轉睛”,但很多家長并不確定孩子究竟在干什么。
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何瑾說,這段時間,“焦慮”成為很多人談論心態時的一個高頻詞。“不安全、不確定和不可控的感受讓學生家長想開學又怕開學。可能大家剛習慣居家隔離生活,接下來又要準備開學,這些都可能激起新的個體焦慮。我們要接受焦慮的存在,但要警惕過度焦慮。”
線上學習應該怎么搞?
疫情“宅家”期間,孩子通過線上“云教學”的學習效果難以判定,是家長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
杭州小學生家長屈女士說,“云教學”在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十分必要。“一開始搞直播有些混亂,老師和家長很難配合。后來用錄制課程視頻的方式,學生可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也可以讓名師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學生,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也有部分家長擔心“云教學”自由度太大。“看視頻課件的時候,我看孩子中間跑出來好幾趟,一會吃東西一會上廁所。” 杭州小學生家長裘先生說。北京家長陳女士是一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床中藥師,女兒今年高考。她說,2月中旬以來學校一直組織上網課,老師抓得挺緊,電視上也有名師講課,但擔心“線上學習效果”。
專家認為,抗疫“宅家”期間“云教學”所面臨的挑戰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家長陸續復工,很難在家督促,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二是對學生而言,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尤其是低年齡段學生,會導致視力下降。三是“云教學”沒有實體課堂的互動,批改作業的體驗效果也不佳。
“云技術對于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個挑戰。要完善‘云技術’輔助的教育,必須要在主體建設、環境建設和制度建設上進行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浙江德清某校初三班主任唐老師說。
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李建華認為,“云教學”的內容、方式都要在傳統基礎上調整。考慮到學生視力和專注力方面的差別,網絡課程不宜過長;應給孩子更多自主自學和拓展思考的空間,“倒逼”教學方式改革。
“宅家”期間,除了學習還能干些啥?
“開學延期,但是孩子的成長不能延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在延期開學的這段時間里,要努力給孩子提供一種適合在家學習、成長的新型教育供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四小校長李紅蓮認為,與以往的假期比,居家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社會交往、運動,需要豐富的生活樣態。“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很少有如此長的時間陪伴與如此近的距離接觸,這對于良好親子關系的確立是難得的機會”。
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峰說,用“宅家”的時間,培養孩子每日閱讀的習慣,對他以后的人生將大有裨益。鍛煉自律精神,是孩子終身上進的保障。這個時候恰恰也是家校合力監督和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時機。
其實,在過去的3個月里,我們可以通過許多“花式”宅家活動,看到家校合力營造的良好學習氛圍,嚴肅活潑的創新教育成果。寧波市實驗小學503班翁樂昊和爸爸媽媽一起回顧了家庭20年來的歷程,用質樸、細膩的畫筆和文字書寫了“家庭編年史”,被網民譽為“生活歷史中的時代變遷”。諸暨、溫州等地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鼓勵和父母的幫助下,玩起了名畫的角色扮演,“認真+童真”地詮釋“寓教于樂”的主題。
“我們特別期待,這樣的一次疫情過后,留給我們教育系統的、留給每個孩子的,不僅僅是防控了病毒傳播,而是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厚的積淀。” 李奕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