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新聞頻道-國內
2020-04-06 16:47:04
戈壁荒灘、雪山湖泊、森林草甸……走過無數條路,這條隱秘于天山深處的獨庫公路,令無數人魂牽夢縈。人們驚嘆于它的雄奇險峻,沉醉于它的風景旖旎,卻鮮有人知,在這條562公里的“奇跡之路”上,每3公里就有1名解放軍戰士犧牲,168名筑路英雄長眠于此。
2020年的清明,國旗半垂,舉國同悲。雪嶺云杉下的新疆伊犁州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又飄起了皚皚白雪。“守陵人”陳俊貴扛著鐵鍬,小心地拂去墓碑上的積雪。35年了,陪伴長眠于此的筑路英雄戰友們,已成為了他的信仰。
誰是你的英雄,你又是誰的英雄?
誰改變了你的一生,你又將改變誰的一生?
英雄已逝,卻照亮了更多人的人生。
“我死后,請把我葬在這天山之上”
官兵們在修筑獨庫公路。資料圖
上世紀60年代,毛主席發出“把天山搞活”的號召。1974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決定打通天山山脈,修筑獨山子至庫車的獨庫公路。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公路,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此后10年,13000多名解放軍戰士開山劈石、戰天斗地、日夜鏖戰……
茫茫天山,綿延起伏,險峰深谷,這里全被厚厚的冰雪包裹,年平均氣溫零下9攝氏度,最低為零下46攝氏度。上個世紀60、70年代,哪有什么先進的機械設備,官兵們全靠人工作業,使用的工具是鋼釬、鐵錘、小推車和手風鉆等。獨庫公路分明是官兵們用生命和鮮血筑成。期間塌方、雪崩、爆破和時時處處的暴風雪以及供給不足的物資,讓修路更是難上加難。
1980年4月,寒風肆虐,大雪沒腰。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之上,戰士陳俊貴、班長鄭林書、副班長羅強和戰友陳衛星連走帶爬,鄭林書在前面開路,他們四個人手牽著手,艱難地往前挪動著。他們要到北線42公里的玉希莫勒蓋冰達坂,通知機械連調推土機下山推雪,救援被暴風雪圍困的1500多名官兵。
三天三夜,他們終于到達了31公里處。深夜的天山,氣溫已降到零下20度,4000多米的海拔讓他們的呼吸更加困難。每個人的體力都透支到了極限,渾身疼痛難忍,饑餓讓人頭昏目眩,他們帶的干糧——20個饅頭只剩下了1個。給誰吃?“這饅頭不僅僅是個饅頭了,它是生命啊!誰吃,誰就能活。”陳俊貴回憶當年,老淚縱橫。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班長沒有猶豫,決定把饅頭留給年齡最小的陳俊貴。“說實話,當時我真餓啊!班長把饅頭遞給我,扭過頭去。羅強也跟著扭過頭去。陳衛星沒有轉身,看著我。”饑餓令人眩暈,陳俊貴三口就把饅頭吞掉了。當他再抬起頭的時候,看到面無血色的戰友們在默默吃雪。愧疚,自責,后悔……陳俊貴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饑寒交迫,精疲力竭,沒過多久,班長和副班長都犧牲了。陳俊貴和戰友陳衛星也暈倒了,所幸,他們被哈薩克牧民救下,消息很快傳到了指揮部,1500多名官兵得救了!
3年后,獨庫公路正式通車,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獨庫公路成為烏魯木齊至伊犁的“大動脈”,擔負起了很多重要運輸任務,成為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班長和副班長在內的168名筑路英雄卻永遠地長眠在了天山腳下,永遠守望著他們的公路和戰友。還有幾千個戰士永遠地留下了受傷致殘的痕跡。
蜿蜒曲折的獨庫公路。資料圖
蜿蜒而平坦的獨庫公路,是筑路英雄們用青春、熱血和生命鑄就的歷史奇跡。他們不畏艱險、戰天斗地、相互關愛、情深義重,那樣可愛可敬,以碧血灑天山,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天山精神”。
天山為誰而肅立?雪山為誰而嗚咽?為勇士!為英雄!
“我的根就在這里,天山精神應該被銘記”
陳俊貴和妻子孫麗琴在陵園。陳曉宏供圖
“我和班長只相處了38天,但他是影響我一生的英雄。”時隔近40年,陳俊貴憶起班長鄭林書仍滿含熱淚。“那時候,戰友們干活回來,身上的衣服常被大雪浸濕。很多個晚上,我都能看到班長把大家的鞋子衣服烤干,才去睡。”正直無私,情深義重,在陳俊貴的心里,班長是他永遠的英雄,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人。
“我死后,請把我葬在這附近的山上,永遠看護著部隊和戰友。如果有機會,你去湖北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這是班長鄭林書臨終時給陳俊貴的托付。復員回到老家的陳俊貴,始終記得這份囑托,更無法忘記犧牲在天山深處的班長和戰友們。“重回天山,為班長守墓三年。人不能忘根,也不能忘恩!”1985年,他和妻子一起辭掉工作,帶著出生不久的兒子踏上了去往新疆的火車。
一路上,記憶中的一幕幕在陳俊貴腦海中不斷閃回穿梭。他不斷想起戰友們、戰友的家人們那一句句話,公而忘私,深明大義,這些話敲打著他的心。
——烈士石博韜為救戰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戰士們為此情緒低落,停工了十幾天,趕到部隊處理兒子后事的石博韜的父親發現這一情況后,不顧自己痛失愛子的悲傷,力勸戰士們復工,他說:“工程不能停下來,而且要搞得更好,這才是對我兒子最好的悼念。”
——烈士羅強,也就是陳俊貴當年的副班長,他的父親在兒子犧牲26年后才得以到天山掃墓,在兒子的墳前老人熱淚長流:“當兵就是會死人的,我這一輩子對國家沒有什么貢獻,我把羅強獻出去,就算是為國家做了一點事……”
“為這群可愛可敬的戰友們,我能做什么?我要守護他們,要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生活條件無論如何變化,初心不能忘!”陳俊貴下定決心。
“那時候連電都沒有,點的是麻油燈。吃的水也沒有,都是上河壩去挑。冬天河壩也凍住了,我們就化雪水吃。”環境的艱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3年,又一個3年,一晃就是35年。35年,陳俊貴無數次想過離開。“我走了,誰來守護他們?”每次想跟老班長和戰友們告別的時候,他又退縮了。妻子孫麗琴說,“我也是有兒女的人,人家的孩子十八九就犧牲在這里,那些父母是白發人送了黑發人,該有多痛苦!孩子犧牲了,埋在這雪山上,孤零零的,總得有人守吧。大道理我說不出來,當時我就是這么想的。”
陳俊貴講述烈士故事。陳曉宏供圖
“董良衛,1977年7月2日,在獨庫公路102公里處執行爆破任務中犧牲,時年19歲。
姚虎成,1978年4月9日,在獨庫公路110公里處組織施工中,因雪崩犧牲,時年28歲。
李遠利,1978年6月4日,在獨庫公路鞏玉段69公里處架設便橋時犧牲,時年20歲……”
喬爾瑪烈士陵園里,陳俊貴動情地為參觀者講述戰友們一段段曾經鮮活的青春。現在,他不僅是陵園管理員,還是講解員,英雄們的故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英雄應該被銘記,我想讓天下人都永遠記住這些天山深處的筑路英雄們,也記住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天山精神。”35年,陳俊貴一家早已和這天山,和這公路,和這陵園融為一體,不能走,也不愿走。
“戰友們的無私奉獻、為國捐軀是一種大愛,班長的舍生忘死是一種大愛,陳俊貴的知恩圖報也是一種大愛。陳俊貴守望的不僅僅是班長給予他的那份恩情,更是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講述這段故事的紀實文學作品《守望天山》作者黨益民這樣寫道。
“曾有怨過,但他是我的英雄”
陳俊貴和兒子陳曉宏。陳曉宏供圖
“我申請調至武警交通部隊,參加獨庫公路的重修和擴建。我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他曾修筑過這條公路,未修完的路,我想替他繼續修完。”2008年,烏魯木齊解放軍某部戰士陳曉宏寫下申請,請求參與獨庫公路的重建。
走進獨庫公路,陳曉宏才真實地感受到父親說的那種苦。
即使是在現代化的施工條件下,重修獨庫公路談何容易?山里缺水、缺電、通訊不暢。一塊磚頭、一袋水泥都要從百十公里的山外往里運,他們就從峽谷中撿石頭,從河道里扛沙子。遇到塌方,道路被埋,蔬菜和食品無法運送,他們只好一日三餐啃著干馕餅。跨深澗,越冰河,翻達坂,氣候惡劣,他們還經常遇到塌方、雪崩和泥石流……
“我無法想象,我父親他們當年會有多么艱難。”那一刻,關于父親,關于獨庫公路,關于犧牲在天山深處的168名烈士,陳曉宏有了更深的理解。
陳俊貴夫婦。資料圖
被帶上天山守墓的時候,陳曉宏只有8個月大。長大的很多年間,伴隨他的都是無盡的艱難和孤獨。他的童年幾乎沒有伙伴,穿的衣服總是又破又舊。他在心里曾無數次怨過父親,如果他們沒有在新疆,現在的生活該有多好。“那時候,我父親和這天山上的工程兵,把所有的苦都吃盡了。我父親很平凡,但是他是我的英雄。”現在,陳曉宏好像一下子理解了父親。曾經的委屈和抱怨,在這一刻都化成了寬容和敬重。
2018年8月,轉業后工作在獨山子公路局的陳曉宏又做出了一個決定:申請調到喬爾瑪烈士陵園工作。他說,“19歲、23歲、25歲、28歲……多么年輕的生命,都定格在了這里。我想,愛,需要相互傳遞。不忘初心、勇敢堅守應該是我們新一代青年對天山精神的傳承,這種精神應該被永遠傳承下去。但愿這種大愛越傳越遠,抵達每一個人的心靈。”
“碧血灑滿天山捐軀為誰——為國威軍威振奮;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萬戶團圓。”鏗鏘誓言,猶在耳邊。在萬籟俱寂的夜晚,陳俊貴時常去戰友們的墓前點一支煙、灑一杯酒,流著淚回想當年。
天山英雄,精神豐碑。永恒的懷念,照亮我們的來路和歸途。英雄的堅守早已融入了更多人的血脈,在不覺間改變了更多人的一生。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陳俊貴用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執著的守望,深情詮釋了他自己的“不忘初心”。
班長鄭林書是陳俊貴的英雄,父親陳俊貴是陳曉宏的英雄,誰是你的英雄,改變了你的一生?你又將成為誰的英雄,為誰傳遞精神豐碑?
英雄無悔,初心不忘。記住英雄,成為英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
建設性新聞工作坊
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聯合出品
記者:李慧慧 楊月
通訊員:蒙曉 孔祥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