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0-04-13 15:20:04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新媒稱,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智能醫療登場并受到廣泛關注,從此前的可有可無變成剛需。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12日報道,新疆喀什市的帕金森患者劉女士(68歲)去年12月中旬在北京的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接受了腦起搏器手術。按照常規,術后三個月要回醫院復診,調整起搏器參數和用藥劑量。不料,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發,中國各地加強防疫,社區隔離,交通管制。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由中國國家神經調控協同創新聯盟、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機構發起的遠程診療義診活動,讓劉女士得以足不出戶,在新疆家中的客廳里接受了北京主治醫生“面對面”的診療。
劉女士說,第一次接受遠程醫療并不如想象中復雜:“兒子幫著在手機上下載了應用軟件,醫生會讓我做些動作,檢查康復情況,全程大概半個多小時。”
報道介紹稱,面對新冠疫情,只需有5G或4G網絡就能實施的遠程互聯網醫療,為地處偏遠地區的患者解了燃眉之急。
世衛組織專家布魯斯·艾爾沃德在2月的赴華聯合考察團記者會上,高度贊揚中國四川省的5G遠程醫療。他與中外專家考察團通過5G視頻,看到四川偏遠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團隊在開展工作。這讓他相信,相隔千里的中國醫患之間,能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互動診療。
報道稱,在中國因疫情蔓延加強管控后,衛生主管部門緊急發文,建議常規診療轉為在線方式,以期降低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多家公立醫院以及數十家互聯網醫療平臺還利用5G等信息通信技術,召集全國各地醫生線上咨詢問診,以及進行心理援助。
報道認為,互聯網遠程醫療在疫情中被引爆,智能機器人在線下也表現不俗。從為病患測溫導診,到送餐跑腿,再到給樓房、醫廢消毒,穿梭忙碌在各個醫院的智能機器人,被網友贊譽為與人類醫生并肩抗疫、百毒不侵的“鋼鐵俠”。
中國初創科技企業依圖科技CTO顏水成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將中國醫療科技向前推進至少三年以上。
他說:“以前,智能醫療好像可有可無,而疫情大規模暴發,醫護人員緊缺,讓智能醫療由可選項變為剛需。”
顏水成說,在疫情中,不僅患者開始接受智能醫療,醫生對智能科技的態度也在改變,包括AI輔助診療系統等智能技術提供的便利,逐漸被醫生接受認可。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胥正川在受訪時說,未來醫院將業務轉向線上的趨勢不可逆,但醫療數字化進程會不會曇花一現,取決于“往線上轉的最終效果如何”。
他認為,AI和大數據在疫情中的作用不宜過分夸大,目前人工智能仍局限于語音識別以及圖像識別,“個性化、比較動態的服務,它仍力有未逮”,而化解公共衛生系統危機的關鍵還在于用技術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
2020年2月4日,遼寧省一家醫院的醫生對患者進行遠程問診。(法新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