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27 17:45:04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劉映)新冠肺炎大流行已構成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中國方案中應對疫情的寶貴經驗之一。但中醫藥參與國際抗疫情況如何?如何推動中醫藥為世界人民發揮更多作用?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連線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分析中醫藥參與國際抗疫存在問題及破解之道。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任重而道遠,部分國家逐步認同和準入中醫藥
新華網:中國人民為抗擊疫情付出了巨大犧牲和艱苦努力,為世界贏得了時間。然而,疫情仍在全球快速蔓延,您對此有哪些新的觀察與思考?
張伯禮:截至4月27日,全球確診人數約300萬人,死亡人數約20萬人,形勢非常嚴峻,且尚未看到任何出現拐點的跡象。我感同身受,非常擔心和憂慮。對一些國家政府的防治策略表示震驚,對醫務人員防護物資短缺表示同情,對一些國家民眾對戴口罩的抵觸情緒不解。有文化差異,國情不同,更有執政理念的根本區別。全球疫情在多國家、多點暴發,我國防控工作面臨著很大的境外輸入性壓力,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都還是疫情防控的隱患,切莫放松警惕。
新華網:我國也把中醫藥經驗積極推薦到國際社會,您在與國外專家分享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經驗時發現了哪些問題?
張伯禮:現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相關組織多次表示愿同有需求的國家開展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目前,已及時主動同WHO合作,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有關情況,把中國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第七版)翻譯成英文、法文、葡萄牙文、日文、俄文、西文、匈文等多種語種,世中聯、世針聯、中華中醫藥學會等還通過遠程視頻進行了數十次的學術交流,主動跟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分享救治經驗。同時,我國有關組織和機構已向伊朗、泰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了中成藥、飲片、針灸針等藥品和器械。此外,還選派中醫師赴外支援,并一直與境外相關單位、專家保持著密切聯系。
我和我的團隊也一直在開展這方面的國際援助。3月26日,我通過世界中聯組織的中醫藥參與全球抗疫支持行動向國際分享了“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中國方案的亮點”,全程共計64個國家地區數十萬參與者在線。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邀請,向中國留日僑胞和留學生開展中醫藥抗疫經驗和新冠肺炎預防知識的分享。
類似這樣的國際中醫藥經驗分享視頻會目前我參與的有20多場,發現了一些問題,除了認同問題,更困難的是管理辦法及政策設限。隨著疫情形勢日益嚴峻,目前國外醫生和民眾也開始關注中醫藥,泰國批準了連花清瘟膠囊作為藥品注冊,厄瓜多爾、科威特、土耳其、俄羅斯等10余個國家即將完成注冊。法國、美國等國家科研機構正在申請開展中藥的臨床觀察,更多的國家希望聯合開展基礎研究。但是中醫藥參與國際抗疫重點在于中醫藥如何獲得準入,這需要相關國家和地區政府本著以人民健康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去做出努力。
總之,由于文化和醫療準入、藥物標準等差異,中醫藥參與國際抗疫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持開放胸懷,愿意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我相信在廣大群眾推動下,大疫當前,會讓更多的政府和組織重新認知中醫藥,逐步接受中醫藥。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左前)彎腰診察新冠肺炎患者情況
我們是中醫藥宗主國,有必要有能力引領國際標準制定
新華網:經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考”,您希望中醫在未來醫學體系中的位置發生怎樣的變化?在推動中醫藥為世界人民發揮更多作用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張伯禮: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醫在傳染病防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再一次證明了中醫藥在防治疫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實數千年來,中醫藥在維護健康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維護健康是人類的共同目標,從全球看也是個尚未解決好的共性難題。以此次疫情為例,公共衛生從宏觀看關乎全人類生存,進步和平,經濟社會發展;從狹義看考驗各國衛生機制體制和救治水平。
中醫藥雖然歷史悠久,但其理念并不落后,歷久彌新,學術長青,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養生保健、復方藥物、非藥物療法等方面還代表著未來醫學的方向。中醫藥在重大慢性疾病、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功能性疾病、退行性疾病、老年病等方向學術優勢突出。
中西醫并重是我國衛生保健領域的國策,中西醫各有優勢可以相互補充,但不能互相取代。發揮兩套醫學優勢為人民保健服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保健制度的基礎,也是我國人民的福祉。長期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一直扶持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醫藥更是受到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但近幾十年來,中醫藥一直受到一些機構和人員的忽視、邊緣化,受到某些勢力的排擠和打壓,甚至誣蔑和抹黑。中西并重并沒有很好落實,中醫被邊緣化傾向嚴重,中醫藥發展生態環境仍有待改善。政策很好也很多,但難的是落地,這是關鍵,守正創新遵循中醫自身發展規律是根本。真正中西并重后,中國很可能走出一條解決世界醫療衛生難題的路子,也將是中國對世界的一大貢獻。
中醫走向國際,一看需求,二靠標準,一定是標準先行,而科技是基礎,要練好內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這樣走出去,中醫就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中醫藥標準方面更加自信,我們是中醫藥宗主國,有必要有能力主動引領國際標準制定;支持以我國主導的中醫藥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臨床評價、針灸、中藥方面的國際合作;按國際貿易慣例,將中醫藥納入服務貿易談判之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春天總會到來,中醫藥發展的春天也必將來到,中醫藥將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做出重要貢獻,同時造福人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