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荔枝新聞
2020-05-06 20:46:05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情況。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7%,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下降3.0%,實際降幅小于全國農村居民1.7個百分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一季度,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增收帶來了極大困難和挑戰。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應對,精準施策,助力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就業,暢通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做實做細社會保障,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名義收入增長。
通堵點,推動有序返崗穩就業。就業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保持增長,是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保持穩定的重要保障。受疫情影響,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復工較往年延遲,獲得的工資收入明顯減少,為此各地通過摸清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需求,鼓勵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和勞務經紀人采取專車“點對點”輸送和“分批有序錯峰”外出等方式,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返程返崗和外出務工,部分抵消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有關數據顯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192元,增長0.3%。
攻難點,開展消費扶貧保增收。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開展消費扶貧,就是通過市場手段,打破貧困地區農產品“產、供、銷”的壁壘,解決農產品走出深山難題,幫助貧困戶增收,營造全民扶貧“大格局”,形成社會扶貧“大合力”。為著力解決疫情期間貧困戶農產品滯銷難題,各地積極探索消費扶貧,以網絡直播銷售、以購代銷等方式,著力打通在消費、流通、生產各環節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拓寬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切實解決貧困地區農畜產品滯銷問題,多渠道促進貧困地區旅游服務消費,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對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和貧困群眾增收帶來的不利影響。
補弱點,社會保障兜底強支撐。近年來,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系不斷完善,逐漸向多主體、寬領域、多形式、全方位、高質量保護體系方向發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后一道防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應對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必須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疫情期間,從國家至地方通過及時足額發放養老金、擴大臨時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水平等方式,加大社會保障和救助力度,全力支撐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穩定。相關資料顯示,一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從政府獲得的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報銷醫療費等在內的轉移性收入人均359元,增長10.7%。在這些措施作用下,一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945元,增長9.2%。(徐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