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07 11:04:05
新華社拉薩5月7日電 題:僜人手抓飯里的脫貧印記
新華社記者陳尚才
“中午吃頓僜人手抓飯吧,香得很!”察隅縣沙瑪村的干部推薦說。有什么民族特色嗎?僜人手抓飯好吃嗎?記者頓時好奇起來。
在沙瑪村采訪完,已是午后時分,記者決定前往附近的僜人新村就餐。汽車一路盤旋繞行,綠油油的稻田掩映著一座座新居,黃墻、青瓦、茅草屋頂,極富民族特色。
大家饑腸轆轆走進“僜家樂”,主人紅偉迎上來問:“餓壞了吧?吃點什么?”
“就吃手抓飯吧,我們專程來的?!?
僜人新村位于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是名副其實的“西藏江南”,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使這里氣候溫潤宜人。桑曲河流水潺潺,崇山峻嶺蒼翠如黛,一派亞熱帶原始森林景象。這里也是人口較少族群僜人的聚居地,他們分布在上察隅鎮、下察隅鎮的新村、夏尼村、自更村等9個村。
紅偉和她的助手謝珍央在院里忙進忙出。煮米飯、殺雞、搗辣椒……記者看著他們做飯的每個步驟,才知道原料都產自深山密林。散養的土雞、地里的谷米和辣椒,再配上山里的香草、香料,就做成了風味獨特的僜人手抓飯。
不到一個小時,紅偉給每個人端上一份熱氣騰騰的手抓飯:芭蕉葉裹米飯、雞塊“坨坨肉”、辣椒拌折耳根、辣椒汁和鮮野菜。大家端起米飯,撕了雞肉,蘸著辣椒吃起來。
“請嘗一碗我們自釀的米酒,保證你會喜歡。”謝珍央給每人倒了一杯。初嘗甘甜,再品酸甜,米酒的滋味使人難忘。
居住在藏東南原始森林中的僜人,一直富有傳奇色彩。以前,他們居住在深山密林,長期過著刀耕火種、結繩記事、敬神驅鬼的原始部落生活;房屋以樹枝、干草、獸皮等搭建;生產工具主要是木棍、刀、箭等;食物以野生動物、野果野菜為主。
20世紀60年代,黨和政府將僜人從深山老林里遷居到河谷臺地,他們不再以狩獵為生,有了房屋和田地,學種水稻、玉米、雞爪谷等,接受現代教育,逐步過上了現代生活。
“手抓飯是我們每逢節慶或招待客人時才做的傳統美食?!奔t偉介紹說,以前做手抓飯的方式比較原始,例如殺雞、蒸谷米、配佐料、捏團等一般由男子來主廚,女人幫廚;現在的手抓飯更講究,也更好吃,土雞是散養的,谷米是反復篩選出的好米,佐料除了香草、香料外,還有雞精、食鹽等。女人也開始當主廚,飯做得也更精致。
2016年年底,在廣東省援藏工作隊察隅縣工作組的援助下,扶貧項目“僜家樂”建成營業。截至2018年年底,“僜家樂”實現純盈利近50萬元,帶動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3.6萬元,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4萬元。2019年年底,紅偉、謝珍央等4戶成為第二批承包“僜家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決定在手抓飯的基礎上,增加烤魚等新菜品,將這碗“致富飯”做得越來越有名氣。
據當地干部介紹,到2018年年底,僜人人均現金年收入達11499元,告別了絕對貧困。2019年是僜人脫貧后的鞏固提升年,僜人各村通過獼猴桃種植、僜鄉豬規模養殖、林下資源采集等特色產業持續增收,人均現金年收入已達2萬多元,生活越來越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