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12 16:01:05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孫琪)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團隊成果11日登上《自然·天文》雜志。其主導的“極光計劃”通過X射線偏振探測器探測到來自蟹狀星云及脈沖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并首次發現了脈沖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
馮驊說,X射線和偏振看似離我們非常遙遠。實際上,X射線是電磁波的一種,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天體的最常見的媒介之一。而偏振是電磁波的基本屬性之一,廣泛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如3D電影和液晶顯示。
據介紹,1968年,美國科學家率先開展了天文X射線偏振探測。此后,限于探測效率和靈敏度低下等缺陷,X射線偏振探測技術發展停滯。2009年,清華大學馮驊教授開始帶領團隊對該項技術進行探索和改進,在國際合作基礎上研制出高靈敏度低系統誤差的第二代X射線偏振探測儀。
“打個比方,我們用X射線偏振探測儀觀察宇宙,就像我們從看平面2D電影到現在看立體3D電影。但并不是像影院一樣看到3D圖像,而是會呈現一個新的探測維度。”馮驊說,“利用X射線偏振測量,我們能夠獲得高能輻射區域磁場方位、天體的幾何對稱性,對高能天體物理而言意義重大。”
這項技術能夠“重啟”的關鍵之一在于解決了探測器如何封裝的問題。“實驗初期做出的探測器核心部件總是會被短時間內損毀,通過反復測試研究,我們發現探測器內部氣體純度必須達到99.999%以上,才能保證長時間使用。”馮驊說,“經過不斷改良,探測器的工作壽命從約30分鐘,提高到5年至10年。”
未來,新一代X射線偏振探測技術將被應用到更廣泛的天文學研究中,為人類探索星空提供智力支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