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甘肅網
2020-06-14 16:14:06
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生命記憶,是人類創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生動展現,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家園。五千年華夏文明博大精深、璀璨獨特,創造的燦爛文明早已成為民族延綿的精神血脈。那些散布在全國各地、城市鄉村的文物古跡、人文景觀,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賡續不絕的厚重基因,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
要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認識上高站位,深刻認識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特殊重要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只有保護和傳承好文化遺產,才能讓中華民族薪火相傳。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傾注大量心血,親自指導推動,為我們守護好中華民族的共有家園,讓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參天大樹生發新枝,樹立了光輝典范、提供了科學指引。
要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在行動上高效率,進一步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留痕,留住文化根脈,近年來,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顯著增強、管理能力明顯提升,實現了現代文明與文化遺產相融共生,呈現良好態勢。但是,作為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不僅屬于當代,更屬于子孫后代,這種保護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要清晰地感知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責無旁貸的擔當精神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完整地留給子孫后代,延續好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
要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在成效上高標準,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文化遺產的背后,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承載著文化自信,彰顯著文明的無限魅力。保護好傳承好文化遺產,使其從歷史的深處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煥發出新時代的新光彩,不僅是國家和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謀劃,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更是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重要的精神文化滋養。只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才能使文化遺產可持續傳承和弘揚,讓文化遺產保護的參天大樹根深葉茂再吐新枝,展現文化中國、大美中國的獨特魅力。在這一點上,決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絲毫的動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