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6-15 15:44:06
6月11日,網易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鳴鑼上市,發行價123港元,網易此次全球發售1.71億新股,募集資金凈額超過200億港元,是今年以來港交所規模最大的公開發行之一。根據上市公司相關公告,6月18日京東也將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此前百度、攜程、拼多多等中概股均曾傳出回港上市的消息。
繼阿里巴巴2019年回歸港股后,今年以來的中概股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私有化退市以及赴港二次上市熱。上一輪中概股公司回歸熱可追溯到2015年,當時共有15家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并以不同方式回歸港股或A股。如何看待中概股回歸?二次上市意味著什么?
多因素致回歸現象增多
興業證券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共有248家,總市值達1.6萬億美元,相當于港股市場總市值的35%及A股總市值的17%。
目前,中概股回歸主要有幾種方式:一是像奇虎360一樣在海外市場私有化后退市,隨后回歸A股主板或港股市場上市,其中若回歸A股主板還需拆除其VIE架構,即可變利益實體,也稱為“協議控制”。二是保留紅籌架構回歸A股科創板,代表案例是中芯國際。三是像阿里巴巴一樣,以二次上市或雙重上市方式回歸香港資本市場。
二次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已經在一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后,再申請在另外一個市場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通常通過發行新股等方式,形成美國、香港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的情況。二次上市既能獲得每個市場本土投資人的青睞,又分散了集中在某一個市場不可避免的地緣性、政治性風險。
2019年以來,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熱有所降溫,中概股回歸數量開始增多。從中概股行業分布來看,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占比接近70%,是中概股最主要的行業。除去已經回港或已確認回港二次上市的阿里巴巴、京東和網易之外,剩余中概股公司市值約為9000億美元,如二次上市按照發行5%股份計算,將合計從市場上募資約450億美元。
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表示,近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對在美上市的公司提出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而在過去一段時間,港交所則降低了公司上市門檻,接納部分海外公司二次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等,均為中概股回歸敞開了大門。對于優質中概股公司,香港股市相對于美股有獨特優勢。外因結合內因,形成了目前優質中概股回歸增多的現象。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認為,此前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已做出成功示范,吸引網易、京東等回港上市。中概股的回歸利好港股長遠發展,將為港股市場增加更多新投資標的并引入更多資金。
為中概股回歸“鋪路架橋”
中概股回歸并非一帆風順。過去,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對于同股不同權企業、具有VIE架構的企業、分拆上市企業等有不同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概股企業回歸或相關企業上市。
為把握中概股回歸機遇,港股和A股交易所在規則方面進行了相應優化。2017年底,港交所于《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允許尚未盈利、無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做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2018年4月份,港交所發布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
從交易投資細節看,港交所不僅擁有內地投資者熟悉向往的投資標的,如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美團點評等一批新經濟企業,而且擁有相對成熟的交易機制,例如,T+0回轉交易,不設個股漲跌幅限制等。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今年將是IPO重要的一年,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可能會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很多有意赴港上市的美國中概股,已具備香港上市的條件。港交所已對上市制度的許多方面進行了改革,使上市條件變得更加靈活。
在A股市場,為中概股回歸“鋪路架橋”的努力從未停過。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先后發文允許試點紅籌企業按程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存托憑證上市,具備股票發行上市條件的試點紅籌企業可申請在境內發行股票上市;通過修訂規則,將回歸市值門檻從2000億元大幅下調至200億元;2019年7月份,上交所科創板正式開板交易,科創板注冊制專為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及紅籌企業開設了專用通道;在分拆上市改革、科創板和創業板改革等方面,監管部門均做出相應調整和優化,為中概股回歸提供了支撐。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對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和尚未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CDR,門檻都大大降低,這一調整是為了進一步為有意愿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創新試點紅籌企業提供路徑,促進創新創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從港股和A股的體制機制優化進展看,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的上市規則日趨寬松靈活,發行機制也在不斷優化,上市流程與成熟資本市場日趨接近。尤其是港股市場,有阿里巴巴的成功回歸經驗,更多中概股青睞于在港股上市就不足為奇,而A股市場在未來也有望迎來更多回歸的中概股。
利好港股長遠發展
目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市值占全部港股的比例超過30%,金融、地產等低估值公司長期估值都處在低位,這與美股、A股形成鮮明對比。過去的港股市場里,科技股騰訊一枝獨秀,隨著更多集中在新經濟領域的中概股回歸,有望改變香港市場上市公司類型單一的現狀。
夏春認為,香港市場歡迎優質中概股的回歸,主要因為港股缺乏信息科技類的公司,而部分A股資金也希望通過港股通機制來配置其他優質資產。由于大部分優質中概股屬于信息科技類公司,中概股回歸港股有助于提高交易活躍度和港股的整體估值水平。從近期市場表現看,優質中概股在經歷短期下跌后,很快迎來亮眼表現,就是因為美股和港股的投資者對其認可。同時,投資者也知道嚴格的上市和監管對優質中概股更為有利。
李奇霖表示,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以及IPO規模的不斷擴大,能夠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全球影響力。目前港股處于全球價值洼地,這也與港股的金融、地產等低估值公司占比較高有關。若未來更多優質中概股回歸,有望明顯抬高港股整體估值。
交銀施羅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馬韜認為,以互聯網行業為代表的中概股回歸近期逐漸升溫,龍頭企業變更上市地點與外部不利因素持續發酵升溫、逐步影響到中資企業在美發展有關。香港市場發行、交易與再融資機制較為靈活,機構投資者參與度與接受度均較高,能夠兼顧各方利益,自然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重要目的地。由于已經有互聯網龍頭公司在港股市場交易,中概股回歸后大概率不會被壓制估值,一旦被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后,又能獲得南下資金的追捧,未來市值有望隨國內機構投資者力量壯大得到重估。整體來說,中概股回歸港股的遠期展望比較光明。
A股市場有望間接獲益
中概股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對A股有何影響?李奇霖表示,短期來看,中概股大量回歸港股,可能會分流一部分資金,尤其可能影響A股市場中部分價值被過分高估的科技股。但長期來看,中概股回歸港股對A股的影響比較正面:一是借由中概股在港股上市,帶動更多海外資金關注和投資A股;二是可能會一同提升AH股科技板塊、新經濟板塊的整體估值和交易活躍度;三是隨著A股試點注冊制改革的逐步落地、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完善,中概股回歸增多的現象也可能會在A股市場接連上演,為A股市場帶來活力。
陳李認為,對A股投資者而言,這些新經濟公司在未來可能會借由滬港通、深港通而成為A股新投資標的,長遠有利于豐富A股投資標的,優化市場行業結構。
馬韜表示,對于A股來說,中概股大量回歸港股成為更加容易配置的標的,有助于促進國內科技類企業估值更加合理化,并在發行制度上形成滬港深三地良性競爭的市場,最終有利于投資者享受到更合理的股票定價與更穩健的財富增值。
哪些A股板塊有望受益于中概股回歸?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國際組負責人牟星海認為,中概股中很大一部分以互聯網及電商的創新商業模式為代表,國內資本市場對互聯網經濟廣為接受并高度重視,中概股回歸必將利好A股。從投資者視角看,中概股回歸港股對A股科技板塊有正面影響,整體上有互補作用。A股科技板塊主要是消費電子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光伏產業鏈和云計算等,中概股則集中在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經濟領域,這些優質龍頭公司有望與A股部分優質公司形成共鳴,也會吸引很多國內機構投資者關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