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6-15 21:38:06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 通訊:全球抗疫 中國志愿者在行動
新華社記者馮俊偉 陳瑤
14日,西班牙馬德里,深夜12時。因疫情停課3個月的中國留學生劉潤菡在電腦前挑燈夜戰,另一端是來自不同國家、正焦急等待回復的一線醫生。
自從加入“全球抗疫志愿者聯盟”后,攻讀轉化醫學博士的劉潤菡比上學時更忙碌了。雖然這或多或少影響課業,但她覺得很值,也倍感驕傲。
劉潤菡是“全球抗疫志愿者聯盟”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如今,這個由在西班牙的華僑華人發起并組建的線上聯盟已擁有來自近40個國家的約1300名醫生和200多名志愿者。
據該聯盟發起人李成程介紹,當3月初新冠疫情在歐洲蔓延時,很多西班牙醫生迫切希望聯系中國專家,向他們“取經”。
“3月15日,我們建了第一個醫生交流群,起初只是一個由中國和西班牙兩國醫生組成的交流平臺。”李成程說。
交流平臺建立后,西班牙巴塞羅那醫院成為第一批受益者。不久,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區14個重癥監護室的負責人也紛紛向平臺尋求幫助。
“西班牙疫情暴發初期,這個平臺讓我們及時聯系到中國一線醫生,幫助我們一步步走出最困難的時刻。”巴塞羅那醫院院長坎皮斯托爾多次向志愿者們表達謝意。
李成程回憶說,平臺一建立就馬上收到很多西班牙醫生的提問,志愿者們幾乎每天都處于“備戰”狀態,高峰時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3個月的日日夜夜,從護目鏡能否重復使用到重癥患者專業的治療方案,外國醫生提出問題,中國醫生在線答疑,從未間斷。這背后,是志愿者們默默的付出。
由于醫學翻譯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很高,一個看似簡單的問答,都需要經過七道嚴格的“關卡”。
“不同組別的志愿者會輪班守在電腦前,從云端收集問題并編號、翻譯、校對核準、轉發國內醫生微信群,到再翻譯、審核、答復。”劉潤菡對翻譯環節如數家珍。她說,有時為了核準幾個專業術語,會花上整整一晚上。
“雖然大家都很辛苦,但只要想到多工作一會兒,多幫助一名醫生,說不定可以救活更多的人,我們就有了更大的動力。”李成程說。
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趙雷也是在第一時間加入這一平臺。
趙雷是武漢接診和治療新冠患者的首批醫護人員之一。3月15日,當該院最后一名確診病人出院后,他馬上利用業余時間投入到向國外同行分享中國經驗的工作中。
“新冠肺炎是我們從來沒有遇過的,經驗只能從治療中摸索。”趙雷說,他希望通過答疑釋惑能讓更多的國外同行少走彎路。
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越來越多的外國醫生請求加入這一交流平臺。“全球抗疫志愿者聯盟”由此應運而生。
據負責西語醫生交流平臺的李婭介紹,為了讓答疑環節更加有序,志愿者們根據語言和地域差異,為醫生們建立了不同的社交媒體聯絡群。同樣,志愿者也被分組,各自承擔相應的職責和任務。
除了協助解答550多個涉及新冠肺炎防治的專業問題,志愿者們還組織了8場視頻直播專業講座。講座的籌備時間很短,往往只有一個星期。
“很多志愿者素未謀面,卻配合默契,日以繼夜地工作。如今,我們從只服務西班牙醫生,擴展到服務拉美、亞洲、非洲和中東等地區的醫生,語言也從中西雙語擴展到中西英互譯。這讓我們感到重任在肩。”李婭說。
雖苦雖累,但李婭等人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給“全球抗疫志愿者聯盟”的一封信中,西班牙醫生比阿特麗絲·貝爾特蘭寫道:“當我們手足無措時,當我們對病毒一無所知時,很幸運地得到了志愿者和武漢醫生們的幫助。你們的付出,讓我明白了共克時艱的力量。”
還有一件令中國志愿者們感動的事。隨著西班牙漸漸走出疫情陰霾,巴塞羅那醫院提出與“全球抗疫志愿者聯盟”合作,一起參與到新冠肺炎防治經驗的全球分享中。
“這是愛的接力。團結將幫助人類戰勝任何災難。”李成程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