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06-16 09:44:06
點贊巴馬:種養產業助脫貧
山谷棚圈相挨,土坡果林延綿,田間稻蔬輪作,地頭菌棒林立……雞鳴牛哞遙相呼應,兔蹦羊跳自得其樂,葉綠果黃色彩斑駁……種養產業興盛的美好景象,如今在巴馬瑤族自治縣各鄉鎮、村屯隨處可見。
“我們基地食用菌發展很好,銷路也多,出產的香菇很受消費者青睞。我的手機里有不少訂單,公司那邊還有好多大單,可以說供不應求。單是香菇批發,基地每月就有10萬元收入,切實為鳳凰鄉易地搬遷群眾有穩定收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鳳凰食用菌示范基地管理員黃暉介紹該基地香菇銷售情況時說。現在,食用菌產業在各鄉鎮已漸漸興起,尤其是鳳凰鄉,食用菌棚子到處可見。位于該鄉鳳凰村的食用菌棒加工廠項目,今年3月份開工,預計投產后,可實現年產菌棒1000萬棒,產值達3500萬元。
走進巴馬縣西山鄉加而村,四面灰褐色的石山已變成棚圈林立、香豬拱地、山羊飛跳、兔子亂蹦的特色種養興盛的背景。在巴馬星琦養殖農民專業社的養兔基地里,韋將寬和愛人正忙著為兔子調配飼料、清理糞便,看著即將出欄的肉兔又肥又胖,剛出生不久的幼兔既溫順又可愛,夫婦倆臉上洋溢著笑容。“我們合作社2019年分成給大家1萬多元,支付給農戶勞務費34000元。今年我們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人參與養殖,提高大家的收入。”韋將寬對合作社的前景充滿信心。在加而村,說起養兔,規模最大的要數加而村英盤屯新西蘭肉兔產業示范基地,該基地投資96萬元,現存欄種兔480只。目前該村共有三個養兔場,已帶動97戶農戶參與養殖,其中貧困戶78戶,占80.4%,預計每年參與養殖的農戶每養殖10只母兔可增收800元,三個兔場可給村集體經濟每年增加4萬元收入。“近年,我們結合加而村實際,全力推動種植、養殖‘六個一’生態扶貧產業,其中養兔產業在我們村已漸成規模,群眾參與率高,收入可觀穩定。”加而村駐村第一書記蒙玉談起加而村養兔產業取得的成就,倍感欣慰。
投資6800萬元的東山鄉飲水工程自建成投入使用后,該鄉7個村和大化縣北景鎮的弄冠村,共94個自然屯2065戶,總人口16335人(其中貧困戶1088戶5167人)在生活、產業發展上得到很大實惠。在江團村肉牛養殖示范基地,工人們每天按時段、程序忙碌著,有的拌草料,有的運飼料,有的給食槽加飼料……牛欄里兩排肉牛相向而食,吃飽了飼料,又轉到另一邊的自動飲水裝置水槽飲水,悠然自得。“飲水工程建成通水后,人畜用水十分充足。現在,不僅是養牛,還有養豬養羊等產業都壯大起來了,我們整個江團村的生態扶貧產業全面興旺。”江團村村干部蒙桂祥說。據了解,該基地是東山鄉供水工程通水后壯大起來的一個扶貧產業,項目可帶動50戶到100戶貧困戶每年增收一萬元以上。“在牛場里做工,一個月工資3000元,包吃包住,離家又近,可以邊務工邊在家里發展種養,脫貧已實現,致富也不遠了。”在肉牛養殖基地務工的江團村弄友屯貧困戶蘭美良邊整理牛槽里的飼料邊笑著說。
產業逐日興起,種養全面覆蓋,群眾穩定脫貧,這已成為當前巴馬脫貧攻堅的大趨勢。近年來,巴馬縣緊緊圍繞“5+2”特色產業,大力實施“十大百萬”扶貧產業工程、種植“六個一”和養殖“六個一”生態扶貧產業工程。通過打造一批扶貧產業示范基地,帶動全縣深化建設“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截止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共帶動貧困戶10552戶,帶動率63.20%;共建成小谷雞養殖基地28個,覆蓋貧困戶4382戶;建成食用菌基地5個,建設菌棚364個,帶動易地搬遷貧困戶310戶;建成肉兔養殖示范基地10個,帶動10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八百里生態肉牛產業扶貧示范區已完成一期建設并引進1000頭黑土牛進行養殖。
現在,走在巴馬各鄉鎮的村屯,不管是石山,還是土坡,是平地,還是山谷,種養產業都已深深印在這片“八山一水一分土”的大地上,產業實現全覆蓋,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土坡石山漸漸變成了金山銀山。
責任編輯:張云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