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6-28 16:27:06
于藍原名叫做于佩文,1921年出生于遼寧岫巖,她最為人熟知的角色是《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北京日報記者獲悉,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老師25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
田壯壯導演在朋友圈寫道:“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于當下,你以前從未經歷過,現在經歷的一切,這即是佛。”田壯壯導演表示:“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今天。”眾多于藍圈內好友轉發并證實了這一消息。
于藍,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曾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主演作品包括《翠崗紅旗》《龍須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其中,《烈火中的永生》中“江姐”一角最為觀眾所熟知。
她也是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的第一任廠長,退居幕后,一直為兒童電影事業奔波,她的一生親歷和見證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從延安開始的藝術之路
于藍原名叫做于佩文,1921年出生于遼寧岫巖。1938年,17歲的于佩文和同樣懷著革命理想的好友從北平出發去延安,臨行前好友的母親送給她于藍的名字,“希望你們走在萬里無云的藍天下”,她很喜歡,從此改名叫于藍。
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于藍最想做的是修鐵路、修橋梁的工程師,她曾說,那時的自己對“藝術”二字毫無理解,只是愿意看戲、看電影。
學業之外,于藍也經常參加各種業余的戲劇演出。1940年春天,于藍進入魯迅藝術學院,成為一名正式的演員,從此走上了藝術之路。
抗戰勝利前,于藍演過很多舞臺劇,新中國成立后,于藍開始接觸電影。1949年秋天,她第一次登上銀幕,主演影片《白衣戰士》,1950年,主演《翠崗紅旗》,1951年,她正式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扮演了老舍作品《龍須溝》里刁蠻又賢惠的程娘子。
電影《龍須溝》
《龍須溝》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話劇,為了更好演出電影版的程娘子,于藍跑去天橋體驗生活,揣摩婦女數票子時的神態和用雞毛撣子的動作幅度,每天記日記,學習體驗對象的形態和動作。
那時已經懷孕的于藍,依然每天在大雜院里跑來跑去。“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創作的源泉”,是她從延安時期就堅定的表演信念。
在另一部經典電影《革命家庭》里,于藍飾演的周蓮從一個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她從16歲青年演到老年。這個角色讓她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還得到了周總理的褒獎:“于藍演了一個好媽媽”。
1962年,于藍入選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
電影《革命家庭》
《翠崗紅旗》中的向五兒、《龍須溝》里的程娘子、《林家鋪子》里的張寡婦、《革命家庭》中的周蓮、《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于藍的銀幕作品不算太多,但這些優秀的中國婦女形象都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經典。
永遠難忘的“江姐”
于藍最為人熟知的角色,還是《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事實上,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她正是最初的提議者之一。
電影《烈火中永生》
1961年,在醫院檢查身體的于藍偶然讀到了小說《紅巖》,便愛不釋手。第二年,她和導演來到重慶,通過《紅巖》作者接觸到了許多那時幸存的共產黨人,深受感動,回北京后,他們整理出來了幾十萬字的資料。
她說,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讓她觸摸到了烈士們的狀態:“這使得我走進了江姐的內心。”
從資料到電影,劇本幾經修改,夏衍改編后特地叮囑于藍:“你演江姐,千萬不要演成劉胡蘭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趙一曼。”1965年,《烈火中永生》上映,引起一片轟動。
于藍在《烈火中永生》飾演“江姐”。
“江姐對丈夫的愛,埋得很深。”于藍說,她所認為的江姐,有一種冷靜與克制,“得知丈夫犧牲了,她在年輕人面前沒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里,她裹在被子里壓著嗓子哭”。
有人說,于藍的江姐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她既演出了烈士的奉獻精神,還有她作為平凡的妻子、母親的痛苦、隱忍和犧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我自己認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跡感動了人、教育了人。”于藍曾在接受采訪時謙虛地說,“這個角色使人信任、感到親切,那么就算演成功了。并不是我這個演員有多么了不起”。
于藍在《烈火中永生》飾演“江姐”。
生活里的于藍,個性同樣堅毅沉穩,她和丈夫田方的愛情也傳為一段佳話。
兩人最早相識于1938年的延安,同為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的演員,最初,介紹人“亂點鴛鴦”,他原本被介紹給于藍的好友,結果田方一直喜歡的是于藍。
田方是著名的演員,也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第一任廠長,曾出演《深山里的菊花》《一天一夜》等影片,他在《英雄兒女》中“王文清”更是經典。1961年上映的《革命家庭》,是兩人唯一的一次銀幕合作。
他們的孩子也都從事著藝術有關的工作,小兒子田壯壯,是與陳凱歌、張藝謀齊名的著名導演。
花甲年,為兒童電影重新出發
1974年,于藍的電影《偵察兵》上映,她發現自己臉上有個傷疤,已不能自如地控制表情,于是遺憾地與銀幕告別。
1981年6月1日,已經60歲的于藍受命組建北京兒童電影制片廠(現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并成為首任廠長,從此投身到兒童電影事業中。
廠子剛成立時條件很艱苦,最開始,他們的辦公地點是一排極其簡陋的平房。1983年的冬天,于藍的手指被辦公室的門夾傷,醫生說接上斷指康復得20多天。于藍嫌時間太長影響工作,就讓醫生直接縫上了傷口。
從零到有,于藍任廠長期間,兒童電影廠拍出了多部優秀的兒童電影佳作——《紅象》《少年彭德懷》《鴿子迷奇遇》《哦!香雪》《豆蔻年華》《我的九月》《好爸爸、壞爸爸》……
那個時候的兒童電影制片廠,有于藍這樣的老電影人,還有從電影學院來實習的張藝謀、馮小寧、張建亞、謝小晶、田壯壯等年輕人。
電影《紅象》導演:張建亞、田壯壯、謝小晶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于藍提交了關于發展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和前景展望的提案。直到80歲,于藍才從兒童電影制片廠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她依然熱切關注著兒童電影的發展,1994年,于藍還撰文呼吁“救救兒童電影”。她露面的公開場合不算多,但只要是“關心下一代”兒童電影的事情,便一定要去。
于藍。中新社 富田 攝
在于藍90歲生日的時候,她的好朋友秦怡曾為她寫下這樣的題詞:“紅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兒童。”
從舞臺走向熒幕,從演員到電影背后的推手,于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
再見,永遠的“江姐”,再見,永遠的表演藝術家于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