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7-24 22:23:07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 題:一曲蕩氣回腸的凡人歌——記安徽抗洪搶險一線的平民英雄
新華社記者
哪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此時此刻,安徽抗洪搶險一線,無數平民英雄從四面八方向災情最重之處會聚,他們挺身而出,點亮風口浪尖里最奪目的一束光。
迎著洪流“逆行”
70歲的王啟干再次駕起了擺渡船。
他的家鄉在安慶市海口鎮培文村,村子被長江及其支流環繞,擺渡船曾是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從1979年開始,王啟干當起擺渡人。后來,村里與外面通了路,擺渡“生意”越來越少,2017年,王啟干正式“退休”。
7月10日夜里,老人接到村干部的緊急電話——連日來強降雨讓汛情越來越緊張,通往培文村的路快被淹了,急需重啟擺渡船。“只要船是好的,發動機沒壞,我就沒問題!”王啟干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十余天來,他的擺渡船在洪水中劈波斬浪,轉移群眾超過1500人,當地防汛急需的糧食、水、柴油等物資也靠著這條船得以及時到位。
洪水中,“逆行”的身影卻并不罕見。
合肥市蜀山區自行車廠宿舍,18日一早,洪水來襲。在小區門口開小賣部的黃德發成為這場暴雨中的“關鍵先生”。
清晨4點半,他被急促的雨聲吵醒,“出門一看,雨水直往下倒!”往年難見的雨勢讓他警覺:這個老舊小區地勢低,排水不暢,一旦雨勢過大,容易造成積水。
于是他趕緊起床,挨家挨戶敲門通知轉移。小區一共8棟宿舍樓,他氣喘吁吁跑完4棟,雨水便從四面八方涌進來。
老黃干脆脫掉上衣,在齊腰深的水中繼續與時間賽跑,終于在聞訊而來的社區干部、消防救援人員幫助下,疏散了危險地區的住戶。直到嘴唇被凍得發白,筋疲力盡的他被人架回店里,大家才發現,老黃光顧著疏散鄰居,自己的小店被淹在了水里。
用腳步“丈量”大堤
第一次看到江面那么寬,第一次發現江堤那么長……對于當涂縣勝平村19歲的姑娘丁吉容來說,這些初體驗都是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村邊的黃池河是當地防汛的主戰場。高考結束后,丁吉容主動報名參加巡堤查險。雖然巡查路線只有短短1公里,但要在泥濘的大堤坡面來來回回走上一整天。
“保堤護家也是一場考試,我想拿高分。”她說。
13年后,淮河王家壩閘再次開閘泄洪,牽動起30公里外阜南縣城59歲居民李振榮的心。
幾天前,她騎著電動車趕來了。考慮到年紀,當地志愿者并未答應她參加一線搶險的請求,她便加入巡堤隊。“水位一天不退,我一天不走。”匆匆吃了一碗泡面后,她舉起傘,走進雨中。
安徽省華陽河農場的一批“娘子軍”,如今堅守在長江同馬大堤上。她們因廣場舞結緣,如今收起扇子,提起棍子,一字排開拉網式巡查,成為大堤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巢湖汛情告急,廬江縣白湖鎮吳渡村88歲的村民陳緒春執意要上“戰場”,被勸著撤離后,他的女兒代替父親,出現在圩堤上。
大江南北、淮河兩岸,大堤的長度決定前行的腳步。
肩并肩的守望
19日下午,六安市固鎮鎮洪水兇猛。一群20多歲的姑娘被洪水圍困。
她們撤離到樓層高處,看見了前來搜救的船只,卻不呼救。“救援船數量太少,鎮里還有不少人家快要沒頂了,我們暫時安全,也年輕,扛得住。”其中一位名叫時生錦的姑娘說。
整整48個小時,忍著饑餓和害怕,看著樓下救援船只來來回回。直到21日下午,群眾基本轉移完畢,女孩們才跟隨救援船轉移到安置點,驚魂未定的她們又立刻投入到為受災群眾分發食物和水的工作中去。
越是第一線,越能感受到守望的力量。
開飯店的范紅霞成為懷寧縣平山鎮勝天圩搶險現場大伙兒公認的“后勤部長”。這里每天近80人吃住在堤上,范紅霞主動請纓,“掌勺”一日三頓的工作餐。她系上圍裙,借用村民家的灶臺大展身手,很快,堤上飄起飯菜香,“這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她說。
在讀博士周芷帆看到肥西縣三河鎮居民因災緊急轉移的消息,早早地到達安置點,加入志愿服務隊,足足一夜整理分發物資,未曾合眼。家鄉湖南也在遭遇洪災,她在離家700公里外的地方感受到了一種“共情”,“共飲長江水,我們都是一家人。”
23日13時許,開閘泄洪超過76小時之后,王家壩閘緩緩關閉,淮河水暫停流向蒙洼蓄洪區,這塊18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進洪約3.75億立方米。為上游減壓,為中游緩險,保下游安全,19.5萬蒙洼父老鄉親舍小家為大家。
洪水中,這曲凡人歌蕩氣回腸。(記者陳諾、汪奧娜、張紫赟、董雪、陳尚營、朱青、周暢、王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