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甘肅網
2020-07-26 20:58:07
7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從行程安排和重要講話可以看出,糧食生產和安全、農業現代化是本次考察的關注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消費量大、人均耕地少,糧食安全始終是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持續提升糧食產能,優化種植結構,建好“天下糧倉”,糧食生產連獲豐收,進一步夯實了糧食安全之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建好“天下糧倉”,端好中國飯碗,這既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是全球視野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現實選擇。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次就糧食安全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到全國兩會期間強調穩定糧食生產、讓農民挑起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糧食生產和安全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的“國之大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端好中國飯碗,思想上不能有絲毫的含糊。思想決定方向,細節決定成敗。近年來,隨著糧食出現結構性、階段性供過于求,“國家糧食安全已經過關”的思想苗頭開始抬頭,一些人認為“國家不需要種那么多糧食”,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放松糧食生產的傾向、出現了抓糧食生產“可松一松勁兒”的情緒,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建好“天下糧倉”什么時候都是頭等大事,因為“我國近14億張嘴要吃飯,不吃飯就不能生存,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能穩得住。”
端好中國飯碗,落實上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要建好“天下糧倉”,就要進一步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進一步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進一步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動強化糧食流通監管,進一步強化問題整改和風險防范,把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切實減少種糧成本、提高種糧收益,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讓農民真正享受到豐產又增收的實惠,有效保護種糧積極性。
端好中國飯碗,責任上不能有絲毫的放松。責任就是擔當、就是動力。要建好“天下糧倉”,就要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和考核,層層壓實責任,加強合作、協同聯動,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體推進,加快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能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福祉奠定堅實根基,讓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廣。(林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