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0-07-31 08:10:07
本報記者 余嘉熙 本報通訊員 董君亞
“石頭墻、石頭房,炊煙裊裊農家糧”,在太行南麓深山中的河南焦作市修武縣金陵坡村,廢棄了20多年的學校,被改造成具有古典美的“云上院子”。渾然天成的石木結構,與田壟山間的古村翠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來此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村民們由此吃上了“藝術飯”。
在修武,“云上院子”可以說是發展美學經濟的一個樣板。
隨處可以感受到美現在,因為留戀“鄉愁”而來參與修武美麗鄉村建設的外地人越來越多。
來自新疆的游客沈沁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游歷云臺山,夜宿山下旅店“竹韻閑園”,記憶中的綠水青山、麥香磨坊、水缸古井和鳥語花香全方位回歸,成了讓沈沁流連忘返的美學體驗。幾經考慮,她放棄待遇優渥的酒店管理工作,舉家搬到修武縣,一門心思當起了民宿業主。
事實上,修武縣一度也面臨著發展的窘境,工業基礎薄弱、科技驅動力不強,雖有境內云臺山聲名遠播,但單一的門票經濟,遠遠不夠支撐全縣經濟轉型發展。
面對發展困局,修武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干部職工群眾中倡導“頭腦風暴”,抓住“優質體驗源于滿足人的審美訴求”的關鍵因素,確定了以歷史文化積淀為產業基礎,消費升級為產業定位,美學設計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升級“第二路徑”。
在此背景下,修武縣連續3年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吸引上百位國內外美學知名專家、頂尖院校學者、設計師實地考察,探索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美學經濟發展。同時,采用公益資金、企業投資、政府和企業合作、對外招商、村集體集資分紅等多種投入方式,破解了美學項目建設的資金難題。
截至目前,全縣首批36個鄉村美學示范項目已陸續建成投運,云階恒大康養小鎮、云臺古鎮等一批美學項目初具規模,實現了三產融合聯動、城鄉統籌發展的良好效果。全域旅游涉及的餐飲、住宿、文創、藝術、康養、度假、攝影、會展、總部經濟等美學驅動的項目,加上科技驅動的高端裝備制造、光電子以及文創產品的制造業,構成了修武縣產業升級的兩大支撐。
避免破壞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修武并沒有“一刀切”地搞大拆大建,而是一直嚴格控制建設工程,避免破壞式發展。布局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鄉村美學建筑,通過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山上山下、城里城外實現差異發展、相互呼應,景城融合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城市風貌。
修武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謝迎征介紹說,設計師在美學經濟項目中采用“針灸點穴”療法,堅持在不破壞現有格局的情況下,與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相結合,全方位提升城市藝術美感和吸引力,以最小的破壞、最低的成本獲得經濟效益。
如今,美學已經以最自然的方式滲透到修武縣發展的方方面面。在縣域美學工程推進的過程中,修武縣老百姓真正嘗到了“甜頭”。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3年來,只有27萬人口的修武縣,接待旅游過夜游客由257.5萬人次增長到558.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由35.16億元增長到43.51億元,旅游業對縣域GDP和就業的貢獻率分別超15%和24%,全縣在冊登記的四分之一貧困人口借助文化旅游實現脫貧。
“1.4萬多間民宿,不僅使山區百姓收入從過去一年三四千元,增加到人均年收入5萬多元,也突破了長久以來‘云臺山兩日山水游’的門票經濟瓶頸。”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說,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稀缺的美學產品和高品質體驗買單,全縣上下將精準把握“建設美麗中國”“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推進三產融合、鄉村振興,從而實現“綠水青山”通過美學經濟成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 【編輯:劉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