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0-08-29 11:47:08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把脈定向、指路領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哲學社會科學界引發熱烈反響。參加座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從國情出發,充分反映實際情況,緊跟時代課題,為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開拓發展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國內外大勢、著眼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這一新發展格局的部署和要求,是在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決定的,是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當今世界經濟發生諸多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后,一些國家內顧發展的傾向抬頭,中美貿易摩擦,全球化會遭遇更強的逆風逆水,國際環境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同時,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具有龐大總人口和中等收入群體,形成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因此,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十分重要。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形成以我為主體的雙循環格局。國內循環并不是封閉的,仍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引領新的全球化。加快全面改革的進程,釋放改革紅利,有利于我們防范風險、挖掘潛力、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江小涓談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統籌必要性和可能性、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既為解決現實問題也為謀劃長遠發展而提出來的。我國國內循環的規模、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雙循環相互促進是適應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應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帶來的機遇。作為在全球經濟增量中占有較大比重的經濟體,我國的國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國際環境。我們應繼續不斷擴大內需,擴大進出口,促進資本雙向流動,為世界各國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應從多方面著手構建新發展格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要注重擴大內需,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我國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嵌入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中。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告訴記者,我國已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面臨新的任務。以城鄉和區域發展為例,我國城鄉和區域發展仍存在諸多結構調整的空間,應采取強化都市圈的增長極作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優化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加大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資、增強土地和住房管理的靈活性等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新發展格局既是應對復雜嚴峻國際形勢的關鍵之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要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暢通國內大循環。同時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重塑我國國際合作的競爭新優勢。
“目前我們處于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階段,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拐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談到,要理順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系,做好兩個循環的平衡。應充分挖掘國內消費潛力,擴大內需;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眾多外向型企業,做好外循環。未來應在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同時,深化體制改革。這種改革不僅是經濟體制,還包括社會體制、社會治理的創新。
以辯證思維看待新機遇新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林毅夫表示,要精準抓住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分類施策、對癥下藥,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當前我們面臨一系列新挑戰,未來不確定性增大,國際貿易形勢將繼續籠罩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行動的陰影之下。此外,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創新能力和關鍵領域技術攻關任務艱巨。然而,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大,經濟長期向好,中國經濟將繼續是世界經濟的“穩定錨”。我國“兩新一重”建設潛力足,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這些都是我們要深刻把握的新機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表示,從國際層面來看,疫情沖擊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為我國更廣泛、深入地參與全球治理,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有較大空間,市場規模、產業體系、人力人才資源、基礎設施等優勢突出,具備向高質量階段轉變的諸多有利條件。但也必須清醒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條件發生邊際性轉折性變化。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優化提質期,產品結構、需求結構、要素結構、區域結構等存在失衡問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三期疊加”形勢,即疫情后經濟恢復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攻堅克難關鍵期、應對外部環境重大變化適應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告訴記者,我國在“十三五”期間消除貧困、擴大就業,實現了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為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打下了堅實基礎。“十四五”期間我們要進一步進行體制改革,讓資金流、收入流、物資流、信息流順暢循環;促進消費拉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形成良性互動,把滿足需求的各方面供給能力充分調動起來。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談到,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轉造成沖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商品消費市場,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漸轉向內需。由于科技的發展,產業鏈的鏈路在縮短,規模經濟在重新定義。新發展格局構想既結合中國的實際,也順應了全球化發展,適應了國際和國內的環境變化。先以國內市場為依托建成穩固的基礎,同時充分和國際市場接軌,這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意義非凡。
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市場規模擴大并最終傳導至經濟增長的前提。”張宇燕表示,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過程中,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完善和發揮好政府在市場中的功能,保障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仍然需要以自身開放來引領和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開放、共同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和區域經貿合作,讓競爭規則更加完善,讓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與完善,既體現了我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責任與擔當,也展示了以我國更高水平開放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完善互動的意愿與決心。
朱民認為,我國構建內外循環系統需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當前應強化對貿易融資和出口的支持,通過國際合作化解疫情對投資和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長遠來看,應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吸引外資不斷進入我國的內循環系統,并推動內外循環系統的構建。同時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更多基礎產業和重點產業集群。通過加快構建以5G、人工智能等為樞紐的新基建,全面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在樊綱看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但仍要高度重視提高低收入群體的就業率與收入水平,他們的需求將是穩定擴大國內市場的基礎。我們要繼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推進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減少居民的后顧之憂,擴大當前消費。完善互聯網金融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在擴大消費信貸方面的作用。鼓勵電商平臺有序發展,降低各個環節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時,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基建對保持內需平穩增長的支撐作用,為未來的長期發展打好基礎。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全力建設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群,發揮其在國內外兩個大循環中的應有作用。
王昌林提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與我國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形成歷史性交匯,圍繞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爭奪也會更加激烈。“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刻轉型、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新內涵,化危為機,奮力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前行。
陸銘表示,面對新的發展格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積極吸收國際先進理論,對于西方理論中的論述應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要以中國的實際問題為導向,深化研究,總結中國的經驗、理論和發展規律,并基于學術研究為國家發展提出重要的政策建議,推動改革,實現“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的理念。
記者 鐘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