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0-09-02 10:16:09
原標題:1米、2米,還是6米?專家:防新冠安全距離無固定標準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道 據法新社巴黎8月28日報道,1米、2米,還是6米?研究人員近日在一項研究中警告說,談到保持多遠的社交距離才能防止新冠病毒傳播,沒有任何經驗法則可供參考。
是室內還是室外;空氣流動的速度和模式如何;是小聲說話、大喊大叫還是打噴嚏;是開空調還是開窗戶;暴露的時間有多長;你有沒有戴口罩——這些因素都將決定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倫敦圣托馬斯醫院的研究人員尼古拉斯·瓊斯說:“嚴格保持安全距離是一種過于簡單化的做法,基于過時的科學和以往對付病毒的經驗。”
報道援引瓊斯的話說:“我們提出的分級建議能夠更好地反映最終決定風險有多高的多重因素,而不是簡單地保持一個固定的物理距離。”
在全球范圍內,人類與新冠病毒共存已經變成一個現實。
報道稱,從疫情暴發的最早期開始,專家就對什么才算“安全的”社交距離進行了激烈辯論。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你和他人之間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許多國家的衛生部門也發布了類似指南。
但最近幾個月進行的試驗表明,至少在某些情況下,這個距離可能還是太近,無法讓人感到安心。
報道稱,瓊斯及其同事在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上指出:“在最近的系統性回顧中,每10項研究中就有8項顯示,對直徑高達60微米的顆粒來說,呼吸道飛沫可水平投射到兩米開外。”
在一項研究中,含有活性病毒的飛沫在距離源頭6米外的地方被探測到。打噴嚏、咳嗽或大聲歌唱都可能造成這樣的情況。
報道稱,這些發現有助于解釋下面的案例:美國的一個合唱班進行練習期間,一名攜帶新冠病毒的演唱者感染了另外32名演唱者,盡管他們保持著身體距離。其他20個類似的案例也能用這些發現來解釋。
體育俱樂部、拳擊或武術健身房、教堂、呼叫中心都是人們大聲唱歌、喘息或說話的地方。
有趣的是,商業航班上很少發生“超級傳播者”事件,可能是因為人們不怎么說話,而且他們更有可能戴著口罩。
病毒在室內環境下傳播的距離也取決于是開著窗讓房間保持通風,還是開著空調進行空氣循環。
居住密度也是一個關鍵。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瓊斯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個圖表來衡量不同情況下的風險。
例如,假如你在通風良好、人員稀少的辦公室里安安靜靜地說話,同時還戴著口罩,那樣的話風險極低。
報道認為,同樣的情況下,如果不戴口罩或者辦公室里比較擁擠,相對風險會更高,但仍處于中等級別。
研究發現,在通風較差、無人戴口罩的房間里大喊大叫或唱歌將導致高風險。
法國自6月2日起進入疫情解封第二階段,全國餐館、咖啡館、酒吧等恢復營業。圖為人們在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游覽。(歐新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