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9-03 13:15:09
太空之戰需要規則嗎
當下的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熱潮,給人們刻畫了一個現實感極強的未來。其中,既包含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充滿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無論是《復仇者聯盟》中的滅霸以一個響指讓宇宙的一半生靈涂炭,還是《三體》中的“消滅你,與你何干”,都讓人們感到毛骨悚然。
更令人憂慮的是,在當今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下,國際安全面臨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更加突出,太空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新疆域和國際戰略競爭的制高點,必然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領域。美國國防部今年推出的新版《外空防務戰略》,大肆渲染“中俄太空威脅論”,鼓吹美國“天軍”對于贏得未來太空戰爭的重要地位。
可以預見,大國太空博弈將日趨激烈。一旦未來發生太空戰爭,將會是什么樣子,又應當適用什么國際規則,值得深思。
Ⅰ。傳統戰爭的法則也適用于太空嗎
1868年《圣彼得堡宣言》(全稱為《關于在戰爭中放棄使用某些爆炸性彈丸的宣言》,是關于禁止使用特定武器的國際公約之一)規定:“各國在戰爭中應盡力實現的唯一合法目標是削弱敵人的軍事力量?!眳^分原則是國際法院在“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合法性咨詢意見”中所認可的武裝沖突法的兩個“首要”原則之一。另一個是禁止不必要痛苦原則。如果忽略區分原則,上述科幻作品中的“神級操作”似乎并未給罹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同時,人類軍事目標被摧毀的同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平民的附帶傷害與死亡以及民用物體的附帶損害。這又違反了《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規定的比例原則。當然,以《日內瓦公約》以及四個附加議定書為基礎的武裝沖突法是否適用與人族或非人族的戰爭,尚無定論。即便如此,以陸戰、海戰和空戰為假想的武裝沖突法是否當仁不讓地適用于太空領域,答案亦非不證自明。
而今,國際軍控和裁軍遭遇挫折,軍備競賽趨勢顯現,太空軍控雖有中俄多年之努力,但因為個別國家的橫攔豎擋,也進展寥寥。
Ⅱ。為何應慎談“太空武裝沖突法”
太空軍控致力于對在太空部署武器、使用武力和進行挑釁性、不友好軍事操作進行禁止或限制,是防止太空戰爭的最后一道政治和規則屏障。因此,在國際社會未能就太空軍控達成有效共識之前,大談特談太空作戰規則,不但會分散國際社會的注意力,而且從國際政治角度來看,還是一個方向性的錯誤。
此外,即便從純粹的法律角度分析,太空武裝沖突法的適用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太空武裝沖突”“太空攻擊”“太空武器”的界定困難,“區分原則”與“比例原則”適用的可操作性難題等,遑論是否存在“純粹”的法律角度尚且存疑。因此,無論是從其面臨的政治挑戰還是法律挑戰來看,都應慎談太空武裝沖突法。換言之,無論是政府還是學界,任何此時提出的“太空武裝沖突法適用”或“制定太空武裝沖突法”或“太空戰規則”的國際倡議,都要面臨巨大的國際政治和國際法挑戰。
Ⅲ。太空戰爭究竟意味著什么
從國際政治角度來看,在評價此類倡議的時候,需要先考慮三個問題。
第一,現在討論太空武裝沖突規則,是否意味著太空戰之爆發已是定局?首先,太空環境是脆弱的,摧毀敵方衛星產生的空間碎片極易引發連鎖反應,從而導致“雪崩效應”,摧毀周邊一切衛星、航天器以及空間站,這便是2015年熱映的《地心引力》中觸目驚心的畫面。因此,太空戰爭是國際社會不想看到的,也是交戰雙方最不得已而為之的。有學者稱其為“在玻璃房子里擲石頭”的“一損俱損”的危險游戲。其次,任何過分強調“論證太空武裝沖突法適用重要性”的國際倡議都易導致國際社會或太空活動主體誤認為太空戰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做好戰爭準備的一方,才更有動機論證戰爭規則。最后,這些倡議的提出有意或無意貶損了為防止太空戰發生而正在進行的軍控努力。例如中俄提出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草案)》。
第二,是否必須現在討論太空武裝沖突規則,是否和平利用和禁止使用武力等原則已經過時?不論這些原則是否能阻止太空戰爭的發生,作為被國際社會高度認可的基本原則,都是不容貶損的。因此,在討論太空武裝沖突之前,更應當關注如何解讀和細化這些原則在太空領域的適用,從而更有效地防止戰爭的發生。
第三,是否還有必要致力于國際范圍內的太空軍控談判?太空軍控談判是避免太空武裝沖突的重要途徑,不應擱置或偏廢。然而,太空軍控談判正陷于僵局。在“是否能將武器部署于太空”的問題上,國際社會出現了嚴重分歧。中俄從新世紀初開始,便堅持倡導通過締結多邊條約的方式“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安渴稹蓖恰笆褂谩钡那疤?,毫無疑問,中俄的倡議意欲將太空武裝沖突的風險降至最低。然而美國卻一直堅決反對,這與美國崇尚“太空控制”“太空領先”“美國優先”的霸權思維不無關系,同時也與其提出的“太空是新的作戰域”以及高調成立“天軍”的言行模式高度契合。
顯然,如果無視這些深刻的戰略和政治分歧,不思如何推動相關國家增強其戰略均衡的政治意愿,不思如何繼續提出有效的、穩定的太空軍控出路,反而一味強調太空武裝沖突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會加劇太空規則制定領域的失衡,也會導致太空政治態勢的失衡。換句話說,制定太空武裝沖突法的倡議與提出防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議,在導向上是相悖的。前者是關于使用太空武器的規則,而后者則是從源頭上否定太空武器的部署,兩者難以并存。因此,在相關國家政治意愿達成一致之前,在聯合國框架內提出制定太空武裝沖突規則的倡議是不可行的。而在聯合國框架外,表面由學術組織發起相關倡議,例如制定《太空武裝沖突法適用手冊》,也極具爭議性。畢竟,學者發起的國際項目不宜過于偏頗地介入到國家間的政治分歧中,而此類倡議明顯與“防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等軍控談判相悖而行。難怪在2017年聯合國外空委會議期間,聯合國的某位官員聽聞此類倡議時,稱其為“瘋狂的計劃”。
Ⅳ。太空戰對法律的挑戰有哪些
因此,只有在國際社會對于太空軍控提出最大可能的切實解決方案之后,才可能在聯合國框架下討論極端情況下(即發生太空戰)應遵守的國際法律規則??杉幢阍诖饲闆r下,討論武裝沖突法在太空的適用,仍要面臨諸多法律挑戰。
第一,“太空武裝沖突”尚未界定。“武裝沖突”的存在是適用“武裝沖突法”的前提。有三類太空活動或太空行為可能被認定為“太空武裝沖突”。一是發生在太空中的武裝沖突,例如在太空中包括天體上利用衛星攻擊其他衛星或航天器的行為。二是用于支持地面武裝沖突的太空活動,例如通過衛星遙感、導航、通信等支持地面作戰部隊。三是交戰一方的其他太空活動,例如利用衛星干擾位于敵方管轄之下的私人衛星。武裝沖突法是適用于以上一類或幾類情形,并不確定。然而,這對于明確“平時法”與“戰時法”的界限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判斷“太空攻擊”的標準模糊并存在現實困難。“攻擊”的概念是武裝沖突中許多具體限制和禁止性規定的基礎。根據《第一附加議定書》,“攻擊是指無論在進攻或防御中針對敵方使用暴力行為?!币环矫?,僅存在“攻擊惡意”是否構成“太空攻擊”?例如一國操作其衛星對另一國衛星實施自殺式攻擊,但因操作不當未遂,此時能否構成“太空攻擊”?“太空攻擊未遂”是否也能賦予被攻擊國合法的借口實施自衛權或就此認定“太空武裝沖突”的開始?另一方面,是否僅依據“暴力行為”的發生或“暴力結果”的發生,就認定一國實施了太空攻擊?顯然,單純的主觀或客觀標準,都為“太空攻擊”或“太空武裝沖突”的認定打開了方便之門,與和平解決太空爭端的精神是相悖的。此外,由于缺乏權威國際機構和完備的技術手段,太空中的真相尚難以準確認知,這就存在“單邊臆斷”和“濫用武力”的風險。
第三,區分原則存在被過分適用的風險。根據武裝沖突法的規定,“攻擊”只能針對軍用目標發起,只有當“民用目標”用于軍事用途時,才能成為合法的攻擊目標。那么區分原則能否適用于“太空攻擊”呢?按照“武裝沖突法作為國際習慣法,理應適用任何領域,包括太空”的觀點,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然而太空物體多為兩用性質(既可民用,也可軍用),如果主張所有的兩用物體都可以作為合法攻擊的目標,勢必將太空中的大部分衛星都卷入武裝沖突;如果主張只有純粹的軍事衛星才能作為合法攻擊目標,又不可避免地走向過分適用區分原則的極端。不論是“不分皂白”,還是“自縛手腳”,都使得“太空攻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難以在傳統的武裝沖突法中找到有力的支撐。
第四,武裝沖突法關于作戰手段方法的要求在太空領域作用有限。“武器的界定和使用”是限制作戰手段方法的核心問題。然而,一方面,國際社會尚未對“太空武器”的界定達成一致。上面提到大部分太空物體具有兩用性質,因此,究竟依據什么標準來判斷一個衛星或者其載荷是否為“太空武器”成為一個問題。例如,一個衛星所載的機械臂,可以用于清理“太空垃圾”,也可以用來捕獲敵方的衛星,它到底算不算武器?武器的界定,是談論其合法使用的前提。此外,前面提到,外空非武器化的觀點得到了國際社會大多數的支持。如果未來國際社會就此達成一致,又何談“太空武器”的作戰手段方法限制問題呢?另一方面,作為限制作戰手段方法的重要原則,“比例原則”在太空戰中也難以遵循。武裝沖突法要求,攻擊中不應產生“附帶損害”,即平民死亡或受傷、民用物體損傷或毀壞。但遺憾的是,太空武裝沖突產生的太空碎片并不長眼睛,它會毫不猶豫地摧毀一切“攔路者”,不論是太空游客還是民用衛星。換言之,如果在阻止太空戰爭的問題上,國際社會失敗了,那么也很難要求交戰雙方成功地履行武裝沖突法的比例原則。
總之,不論從政治還是法律角度來看,都應當慎重主張國際社會討論或制定“太空武裝沖突法”。就好比一對兒小夫妻不想著如何好好過日子,卻整天琢磨動手的邊界和合法性一樣,反而會使本來就敏感而脆弱的局面趨于惡化。它不當地分散了國際社會關于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太空軍控方案的注意力,對于相應的政治努力和國際倡議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挑釁和嘲諷。即便“好事者”乃至“好戰者”現在就可以拿出一個精致的太空武裝沖突法解決方案,也會因為其政治導向的錯誤而成為不及格的作品。何況,如果缺少政治共識,加之在太空武器、太空攻擊、太空武裝沖突方面都難以界定,區分原則和比例原則難以有效適用的前提下,又何談“精致的法律方案”?慎談“太空武裝沖突法”,不是對傳統武裝沖突法人道主義精神的否定或貶損,而是通過呼吁和平利用、不得使用武力原則“防戰止戰”體現對人道主義的最大尊重。
最后,“防戰止戰”不等于“畏戰”,太空安全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保障,一國有“捍衛其在太空的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權利和義務。慎談“太空武裝沖突法”,不是無視太空武裝沖突發生的可能,更不是否定太空攻防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從國際視角看,正是太空攻防能力的制衡,才能真正實現太空的戰略均衡,才能有效避免太空戰爭的發生,備戰方能止戰。一旦防止太空武裝沖突的努力失敗,中方堅持的“防御、自衛、后發制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軍事原則,也會為屆時太空武裝沖突法的討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作者:王國語,系北京理工大學空天政策與法律研究院院長。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外空安全國際法治與外交戰略研究【14FXB008】、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外空安全國際規則新發展及中國話語權實現研究【16BFX187】的階段性成果)
鏈 接
區分原則與比例原則
【區分原則】《第一附加議定書》(全稱系《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第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48條編纂了習慣國際法中的原則:“為了保證對平民居民和民用物體的尊重和保護,沖突各方無論何時均應在平民居民和戰斗員之間、在民用物體和軍事目標之間加以區別,因此,沖突一方的軍事行動僅應以軍事目標為對象?!痹撛瓌t同時適用于國際性和非國際性武裝沖突。
【比例原則】“禁止造成非為實現合法軍事目標所實際必需的痛苦、傷害或毀壞”。基于人道主義,軍事行動不要造成超出在當時情況下實現合法軍事目標所必需之限度的死亡、傷害或毀損,即產生附帶損害,附帶使平民生命受損失、平民受傷害、民用物體受損害或三種情形均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