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09-07 08:41:09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蔣芳、王玨玢、邱冰清
明明是基層社區工作者,卻領取失業證,一年參加兩三個職業技能培訓,拿失業培訓補貼。這是記者在基層采訪時遇到的怪事。
當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多地穩就業、擴就業的重要舉措。但一些地方的基層組織,為完成任務,安排社區工作人員花國家補貼,參加質量不高的培訓。這些培訓補貼被誰鉆了空子?一些部門、培訓機構有著怎樣的“生意經”?
社區書記竟有“失業證”?
任薇是江蘇某地一名基層社區副書記,前段時間她又收到某職業培訓學校的“催收”微信:“書記,上面發的技能培訓補貼都打到卡上了吧?麻煩收一下盡快轉給我哦。”她向記者吐槽:“好好上著班,非要我們去領失業證,還要抽時間考這些個亂七八糟的資格證。財政補貼一到賬,又叫我們‘返利’給培訓機構。”
另一名社區工作人員王媛也告訴記者,她和周邊社區的不少工作人員都有“被失業”去“考證”的經歷。
8月初,一位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參加了所在街道組織的一堂培訓。街道微信公號發布的相關內容稱,街道社會事業局勞動保障所全程跟蹤培訓,考試合格的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他到現場發現,參加培訓的“40多名失業人員”,基本都跟自己一樣,是來充數的社區工作者。而培訓最重要的任務,是擺好姿勢拍各種“教學照片”。
以上案例透露出基層職業技能培訓的“三怪”:一怪社區在職人員為何能領到失業證?二怪為何要冒領失業證,頻考資格證?三怪到手的培訓補貼,為何又要吐出來?
記者調查了解到,失業證的辦理有一套審核流程:首先,勞動者到戶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然后,工作人員審核申辦者提交的資料;最后,審核通過發放失業證,不通過則駁回申請。
“外人要審核,自己人只要把身份證和照片交上去就行。”王媛以自己參加“育嬰師創業班”培訓為例,講述了她從拿到失業證、參加培訓、獲得補貼并“返利”的全過程:
第一步,通過“捷徑”拿到失業證;第二步,參加培訓班并通過考試;第三步,拿到證書,培訓機構統一上網申領政府補貼,個人申領銀行卡;第四步,政府補貼打到個人銀行卡賬戶,個人保留部分“誤工費”,剩下的返還培訓機構作為補繳學費。
社區在職人員為何“被失業”?記者調查發現,各地各類職業培訓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級政府都有任務,比如多長時間培訓多少人次之類。按照時間節點,這些數字會層層分解下壓,從市到區、從區到街道、從街道再到社區。”王媛說。
她告訴記者,他們“被失業”“被培訓”,主要是為了趕在要求的時間之前完成工作指標。如果上面來檢查,他們還得“拉人頭”,到處找親戚、朋友去上課。
以任薇、王媛所在的地市為例,當地要求2019年至2021年3年內,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6萬人次以上。“我一個人拿了3個證,都是去同一家培訓機構學,老師也都認識我們,心照不宣罷了。”王媛說。
“通過率跟政績掛鉤,不會不過”
記者調查發現,失業人員免費參加的培訓多為政府全額補貼項目,一些培訓機構的課程質量堪憂。
職業技能培訓是穩就業、促就業的關鍵舉措。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其中明確要求,3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政府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如此重要的舉措,為何在落實中走樣?記者跟隨學員到江蘇幾家培訓機構咨詢報名并試聽課程,發現很多培訓機構在報名時就宣稱考試包過。一家培訓機構人員對記者說:“教多少學員、通過率多少,都跟政府政績掛鉤,不會不過。”
“免費的培訓質量不高,但不費勁。四五十人擠在一個屋子里,聽到的都是純理論,沒有需要動手的內容。”一名培訓學校工作人員說。
曾參加美容師、茶藝師等免費培訓的學員反映,免費課程有時候就是聽個熱鬧、考個過場。
剛拿到美容師資格證的李莉告訴記者,“考試時有上級的監考官來巡查考場,但都提前通知了,而且晃一圈幾分鐘就走了。”求職時,李莉發現美容機構都是現場考實際操作,證書只認專業美容學校的考級證書,她的資格證在用人單位基本沒用。
考取了初級、中級西式面點師、初級中式面點師等多項職業資格證的何琳說,一開始還擔心只學過幾天理論,會考不過。“沒想到考試前就都拿到答案了,有學員直接帶著‘小抄’去考試,也沒有人管。實操考試也不必擔心,監考老師跟培訓機構都是一家人,肯定能拿到證書。原來是我多慮了。”
任薇自己在美容師考試中,化妝成績比另一位從沒上過課的男同事分數低。她的一位同事,沒上過一次茶藝師培訓課,考試當天將茶水從左手的茶壺倒入右手的茶杯,再交換一次,就拿到了證書。
她認為,失業人員免費參加的培訓多為政府全額補貼項目,培訓機構為了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課程設計不精心,內容缺少吸引力,證書缺少含金量,無法滿足失業群體對技能培訓和就業的實際需求。
“部分培訓機構還弄虛作假、形式主義,搞出了拉在職人員冒充學員,冒充失業人員的招數,實在是不像話。”任薇向記者吐槽。
要審得嚴、補得精、出實效
去年12月,人社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專門發布通知,要求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工作。通知指出,各地要依法加強資金監管,保障專賬資金使用安全;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
多名受訪學員對記者說,希望能加強對專業培訓的質量考核,并持續追蹤,遏制商業機構專做補貼生意培訓、重量輕質等現象。
王媛告訴記者,根據課程情況培訓補貼有所區別,如茶藝師為每人1500元,美容師為每人1950元。參加培訓的社區工作人員從中分別領取200元和300元“誤工費”,其余的補貼歸培訓班。
目前,還存在很多培訓機構哪兒有補貼往哪兒鉆,只圖賺一把就走,不顧教出來的學員是不是真有技能的情況。
對此,多位受訪者建議,應提高培訓資金使用效率,強化教學與功用需求的銜接,由企業、單位直接提培訓需求,設置考核標準。此外,應加強對資金的使用評估和監管,持續追蹤參加培訓的學員技能實操水平,對不符合要求的培訓機構進行懲罰,追回培訓資金并列入黑名單。
據了解,補貼資金使用滯后是普遍現象。以江蘇為例,自2019年始該省共計提87.7億元用于3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但截至今年4月底,總使用資金僅2.7億元。
今年5月,人社部、財政部再次發文,要求各地用足用好失業保險基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大力實施穩崗返還、以工代訓,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
南京市職業技術培訓指導中心主任蔣可建議,首先,要把牢人員審核關。這需要人社部門牽頭,聯動公安、民政等多個部門完善信息系統,通過大數據聯網解決監督漏洞。其次,必須要從失業群體的需求出發,對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瘦身”“強體”,提升培訓的含金量。第三,加強事后審計,對培訓課程產生的實效進行評估,確保補貼資金花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最關鍵的環節上去。
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規范和加強失業人員技能培訓承辦機構管理,強化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審核。同時借助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等平臺,采集失業人員培訓意愿,根據需求推行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等,促進職業技能培訓供需有效對接。(部分采訪對象為化名)
圖紙可有可無、“土師傅”蓋樓……農村自建房安全誰來管
廣東建陶業“煤改氣”為何“氣不順”
實體書店“網紅化”:翻書的不多,拍照的不少
極限運動事故頻發,“三無”培訓誰來系“安全繩”
如何告別一把單刀打天下
廣東陽江擁有中國最大的刀剪產業集群:1500家刀企,叫得響的刀只有一把
行賄人的日子比老賴還輕松?
北京:老年代步車亂象頻發,成為交通治理“盲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