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改革網
2020-09-09 14:30:09
經濟特區要代表制造業率先突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行業改革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夙認為,特區要在發展和治理路徑探索等方面繼續發揮“特”的優勢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王健生 文/圖
特區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尖子生”,要代表制造業率先突圍。近日,在“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總結座談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行業改革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夙作出上述表示。王夙認為,特區要在發展和治理路徑探索等方面繼續發揮“特”的優勢。
▲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行業改革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夙在“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總結座談會上發言。
“四十年前,中央決定設立特區時,制度上無章可循,理論上爭議極大,沒有人知道‘特區’這條路對不對和怎么走。如今,不會再有人懷疑特區設立的科學性、合理性。相反,許多地方希望成為特區,而特區希望能再‘特’一點。”王夙說,這充分說明特區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中央當初的決策英明正確。
特區未來如何“特”下去?王夙談了四方面期望。
一是在政治上矢志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特區的‘特’主要是指發展方式和措施層面,但在特區的本質屬性和設立初衷上,始終是在黨的領導下、為人民探索一條科學合理的發展和治理路徑。現在可以說,特區做到了。無論是深圳的前海黨群服務中心、珠海橫琴黨群服務中心還是汕頭亞青會主場館建設中的‘智慧黨建’,都凸顯了特區黨建與業務的充分結合。”王夙說,未來,特區需要在符合黨中央頂層設計戰略的范圍內,進一步發揮主觀能動性,特事特辦,建立好特區。
二是在經濟發展層面,要繼續夯實產業配套優勢,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而制造業又是實體經濟的主戰場。40年來,特區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部分原因便歸功于發展制造業,涌現出了以格力、華為、比亞迪、美的等等知名企業。”王夙談道,當前,有兩種趨勢可能會深刻影響全球制造業的發展。一方面,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西方國家紛紛開展“再工業化”戰略,充分說明主流的經濟國家都是充分重視制造業發展的。另一方面,世界范圍內新一輪技術革命性興起,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這些技術對于傳統產業的賦能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會迅速拉大不同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中國絕不能錯過這一輪的發展機會。“特區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尖子生’,產業配套優勢已經形成,創新氛圍濃厚,需要代表中國制造業率先突圍。”
三是在對外交流層面,要繼續秉持開放的心態。“40年前設立特區時,就是希望為中國的發展打開一扇‘對外合作’的大門。特區較好地完成了這個使命,不僅用好了外資發展了經濟,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王夙說,當前,世界范圍內出現一股“逆全球化”的趨勢,部分國家對于中國還會不會保持“對外開放”存在觀望的態度。2019年9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哈薩克斯坦領導人時表示,無論外部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他還強調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些話為“對外開放”問題作出了最科學、最權威的指示,必須要不折不扣地執行。“顯然,在對外開放方面,新時代的特區責無旁貸。”
四是在制度建設層面,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依法治國方略,推進新時代的特區立法工作。“1981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相繼授權經濟特區特殊的立法權。多年來,特區先行先試,為全國的立法工作提供了經驗。”王夙認為,未來,特區至少要在兩方面加強立法。一方面是可以對特區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的基礎性立法,比如8月26日,深圳市剛剛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個人破產方面的法規,有利于進一步營造特區內大膽創新、勇于創業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則是加強產業立法。目前,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新業態,如共享經濟平臺、自動駕駛、大數據等,需要加強產業立法,促進產業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