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0-09-27 10:52:09
【權威訪談】
光明日報記者 劉 坤
“‘六穩’‘六保’是今年經濟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大的發展邏輯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近日在人大校園明德樓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不能孤立地把產業鏈供應鏈問題看成一個技術問題,它實際上是我國經濟發展在新的格局下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周期性因素和非周期性因素。保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是靠創新提高競爭力。
不斷鏈是底線
記者:產業鏈供應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怎樣理解產業鏈供應鏈問題?
劉偉:“六穩”“六保”實際上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重塑經濟發展優勢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六保”的一個重要內容。
產業鏈供應鏈問題不是偶然的,說到底它是一個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問題,而循環暢通包含“縱”和“橫”兩個方面。“縱”,就是產業的各個環節,以及國民經濟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領域之間,一定要銜接好、要暢通;“橫”,就是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產業之間、供給和需求之間,一定要暢通。在經濟學上就是“均衡”,所以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的問題其實就是促進經濟的均衡問題。
當前,各種周期性因素和發展性因素糾纏在一起,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糾纏在一起,新冠肺炎疫情這種公共衛生事件和國際上的全球化逆向潮流這些變化因素糾纏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確保產業鏈供應鏈不能斷、不能堵,整個國民經濟循環不能停頓、不能堵塞,要暢通起來,也就是說供給與需求、地區與地區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國民經濟各個環節之間、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等,一定要有效地銜接、聯動起來,不能僵化,要經得住各方面危機的沖擊,這是底線。
如果地區之間互相封鎖,產業之間有“籬笆”,政府和市場之間關系拎不清,這樣連統一市場都做不到,國內大循環就不能暢通,這也意味著產業鏈供應鏈是斷裂的。所以說,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既是為了應對危機,也是為了長期發展,更是為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開放水平,提高市場化、法治化水平。
由大向強轉變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形勢?
劉偉: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大”,一個是“全”。比如,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我國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標志著自19世紀中葉以來,經過一個半世紀后,我國重新取得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地位;2018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28%以上,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國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與我們的大國經濟、長期發展戰略和方針有關。
但現在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有個問題,就是大而不強,我們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方面,確實還受制于人。正是因為我國有這些短板、弱項,在目前的世界分工體系當中,價值鏈的高端往往是被其他國家占據,而我國則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我們能拿到的大多都是一些辛苦錢、材料錢等。
通過我們的努力,從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上升為中高端,甚至是一些領域的尖端,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這可能是未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主要變化。這是我們期待的,也只有這條路可走。產業鏈要想真正有競爭力,不再受制于人的話,關鍵在技術領先,這樣才能進行公平貿易。這當然很難,先不說美國等國家會阻礙我們,僅創新人才的培養就涉及教育、人力資本投資以及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各方面,我們有很長的路要走,要適應這種要求,慢慢調整。
記者: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劉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與此同時,我國在邁向現代化的新階段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要比以前更復雜,風險更大。
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峻挑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靠產業結構升級、靠發展方式轉變等,而產業結構升級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創新,要靠全球化的紅利,但創新帶有不確定性,不確定就有風險,全球化的紅利也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現在這種國際格局下,全球化的紅利對我們來說實際上已經逐漸在減弱。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伴隨著中國的崛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我們采取戰略性阻礙、干擾,甚至是打壓,并一步步深化,從貿易到產業、到企業主體,再到人才爭奪、人力資本各個領域,特別是科學研究和教育領域,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了一系列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了巨大沖擊。
面對這些沖擊和挑戰,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把現代產業體系、現代經濟體系構建好,把經濟切實做強,把發展方式切實轉變過來,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使我國經濟更有競爭力、更有吸引力。
創新提升水平
記者:今后我國應如何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劉偉: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不僅要在現有基礎上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抗擊打能力,使其承受住危機的沖擊,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不斷鏈,就必須提升水平,提升水平的核心是提高競爭力,即提高產業結構的高度,進行結構升級。如果產業結構高度提不上去,供需之間銜接水平和質量提不上去,最后一定會斷鏈。
從微觀上講,產業鏈在市場當中能否運轉起來,就看企業有沒有市場競爭力。如果企業各個環節沒有效率,就可能既有市場風險,又有其他不確定性風險,導致產業鏈在企業環節上出現很多斷點。只有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組織合理化、市場競爭力提升,才能保證產業鏈在市場競爭中有活力,才能循環起來。在此基礎上,政府從宏觀層面、從產業結構層面、從對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層面、從疏通市場競爭的堵點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把兩個方面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更好發揮市場作用,才能真正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起來。
從全球來看,我們受制于人、被人“卡脖子”的地方,就是沒有競爭力或競爭不過其他國家的地方。如果長期受制于人,所謂的循環就是“泡沫式的循環”;依托在別人的產業支撐基礎上的產業循環是“虛循環”。所以進入新發展階段,要立足國內大循環,靠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
創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技術創新,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維護產業鏈安全;二是制度創新,要提升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完善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投資環境,維護好市場秩序,真正形成統一開放的市場。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7日 03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