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建設成就綜述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20-09-28 16:22:09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一份文化成績單透出百姓生活新變化——“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建設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周瑋

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透過這樣一份亮眼成績單,檢視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感受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領新風尚

在甘肅金昌,“好婆媳、好鄰里點贊”“分餐夾”等文明實踐推動完善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風尚;在浙江海寧許村鎮李家村,鄉村土廣播“李家播報”成了村民不可錯過的活動,村民贊揚“有了播報,再也不怕錯過政策福利”……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兩年多來,試點單位從50家擴大到500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人們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變政府“端菜”為百姓“點單”,將可口可心的文化大餐送上門,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

5年來,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日益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繼續免費開放,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扎實推進。截至2020年6月,共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6萬個,覆蓋率超過95%。

去冬今春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公共文化機構功能是一場考驗。

上海圖書館推出疫情防控新動態、免費電子書單、微講座等系列資源合集;國家博物館在線營造“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覽模式;成都市文化館利用慕課功能開展線上培訓,手機攝影、中國山水畫、藏族舞等精品課程的學習名額很快被一搶而空……閉館不閉網、資源匯“云端”,宅家“云觀展”“云學習”成為文化生活新方式。

滿足新期待

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湖南常德世外桃源怡然度假游等300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努力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和農業資源,開發適應現代生活的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從“有沒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給從數量追求轉向品質提升。

2018年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詩和遠方終于在一起了!”這一改革實招戳中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60.0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我國已有5A級旅游景區28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0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0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300處。文旅融合熔鑄出越來越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風景。

著眼于滿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十三五”期間,豐富多彩的文藝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科技強國、抗擊疫情等主題,全國國有文藝院團創排了4000余部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其中新創作品占一半以上,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我們的四十年》《奮斗吧 中華兒女》等晚會,激發全國人民愛黨愛國熱情、鼓舞振奮民族精神。大銀幕上,《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生動講述國家的蓬勃發展、家庭的酸甜苦辣、百姓的歡樂憂傷,可謂中國電影呼應新時代的積極實踐。

激發新活力

從“紫禁城里過大年”到賞燈“上元之夜”,再到“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故宮這座600歲的皇家宮殿,正以新創意創造著新價值。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為新時代提供新滋養新能量。

2019年7月6日,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自此,中國已有55項世界遺產,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居世界前列。

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公園5G全覆蓋,“云展覽”精彩紛呈,文創產品層出不窮,古老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講述中華文明的動人故事。

與此同時,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產也為脫貧致富打開新思路。

四川涼山著力將彝繡、銀飾、漆器等眾多傳統工藝轉化為脫貧生產力,促進非遺活態保護,也帶動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在湖南湘西州,“非遺+扶貧”讓很多擁有刺繡技藝的外出打工媽媽實現了“守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打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輸入“新疆非遺”,從首飾、樂器到服飾、美食,活色生香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線上銷售更是火熱。

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有關部門支持各地設立各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超過2000家,帶動數十萬人就業增收。

奔小康的路上,文化自信留住了“老手藝”,編織著“新鄉愁”。

【編輯:劉歡】

[責任編輯:楊凡、賈延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國慶中秋撞檔黃金周 夸克搜索數據顯示人們期待陪家人勝過出游放飛

中新網9月28日電2020年的十一黃金周恰逢中秋國慶“雙節”,作為國內疫情形勢漸穩后的第一個8天小長假,承載了人們積累了大半年的期待。假期...[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9-28

新華時評:讓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題 讓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歲月不居,轉眼“十三五”即將落子收官,共和國的歷史又寫上燦爛的華章。初心不改,...[詳細]
新華網 2020-09-28

武漢公布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措施 企業落戶單項最高獎勵兩千萬元

新華社武漢9月28日電(記者王自宸、田中全)28日在武漢舉行的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上,武漢市政府副市長徐洪蘭對外公布了武漢推動產...[詳細]
新華網 2020-09-28

智能化為中國汽車工業帶來新機遇

[詳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09-2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