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07 23:54:10
新華社香港10月7日電 題:香港特區政府致力于解決疫情下的就業困局——專訪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新華社記者 朱宇軒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香港多個行業,不少從業者或失去工作,或放‘無薪假期’。在疫情之下,如何支援受影響的行業和從業者,是我們亟須解決的挑戰。”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
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堪稱前所未有。根據特區政府最新統計數字,今年6月至8月,香港失業率為6.1%,依舊處于近15年以來的高位。在擔任勞福局局長的第四個年頭,如何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人士“搵一份工”(找一份工作),成為羅致光工作的重點。
保就業 創職位
“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當國際貿易因疫情幾近停頓時,香港也深受影響。”行業不景氣,產生的負面效應如多米諾骨牌般,傳導至每位從業者,如何解決就業困局?羅致光表示,特區政府雙管齊下,采取的措施是:保就業、創職位。
為保持經濟活力及減輕市民負擔,特區政府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困措施,包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以及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總額高達3115億港元。
在防疫抗疫基金下,特區政府推出兩輪“保就業”計劃,通過向雇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他們支付員工薪金,以保留可能會被遣散的雇員。羅致光介紹,所有行業的雇主均可申請此計劃,經初步估計,兩輪“保就業”計劃已涉及約900億港元。
“從統計數字可看出,雖然相對于4月,香港7月的疫情更嚴峻,但就業人口反而增加了5萬個,可見‘保就業’計劃是有成效的。”羅致光表示。
此外,為紓緩嚴峻的失業情況,特區政府已在防疫抗疫基金下預留60億港元,未來兩年可在公營及私營機構創造約3萬個涵蓋不同界別的臨時職位,涵蓋不同技能和學歷的人士,緩解應屆畢業生以及青年的就業困難。
搭橋牽線 配對資源
羅致光指出,2019年下半年起,受外圍環境影響,香港經濟開始下行;2020年初疫情暴發,全球經貿往來幾乎被切斷,香港航空、旅游、零售、酒店等行業也隨之受挫,部分行業被迫暫停逾九成的經濟活動。
“疫情之下,失業人士需要找新工作,安老、保安等行業仍需人手,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雙方對接。”在招聘市場和勞工市場間,羅致光帶領的勞福局發揮著“中間人”的作用,為雙方搭橋牽線、配對資源。
羅致光介紹,勞福局會廣泛聯系公司、企業等,尋求這些機構組織是否有招聘需求,同時將這些信息及時發布給求職者。往年,勞福局會舉辦招聘會,讓雇主和雇員直接對接,今年受社交距離措施限制,勞福局將招聘會改為網上舉行,盡可能調度資源。
但疫情增加了雙方資源配對的難度。“疫情導致很多人失業,但勞工市場上的招聘職位也少了很多。”羅致光說。
為應對雇員失業或就業不足,同時增加從業者競爭力,特區政府委托雇員再培訓局,推出了一項特別培訓計劃——“特別·愛增值”計劃。羅致光介紹,這項計劃免收學費、不限學歷,涵蓋旅游、飲食、零售等多個行業,提供多種培訓課程,學員完成培訓后可獲得每月最高5800港元的津貼。
經濟復蘇 任重道遠
“此次疫情是特區政府從來沒有面對過的,所以每走一步,我們都需要做新的嘗試。”羅致光表示,疫情嚴重影響了香港整體經濟,為防控疫情、改善民生,特區政府財政壓力不小,
當疫情成為“新常態”,羅致光表示,不少從業者因為疫情離開了勞工市場,而當經濟復蘇后,這部分人士可能不再重新就業,導致勞工市場出現嚴重的人手短缺問題。
羅致光認為,內地和不少亞洲地區的疫情相對受控,因此香港經濟復蘇首先需要依托的是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往來,其次是香港和亞太地區的經濟關系。
“從香港對外經貿來看,未來發展方向是內地市場,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通過與大灣區互聯互通,從而帶動香港的就業市場,這也是特區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羅致光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