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10-13 14:36:10
雨后京城,碧空如洗。南六環外的大興區安定鎮,一棟前后帶院的三層小樓,四周草坪圍繞,清新雅致——這是安定鎮為垃圾填埋場周邊7個村的村民建起的回遷樣板房。
“沒想到新房子這么好。”善臺子村村民李艷新去年就響應號召,簽約拆除了自家小院,眼下一直在附近小區租房過渡。在與鄉鄰們一起參觀完安置房樣板間后,她懸著的心放下了。
安定鎮的垃圾填埋場于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過去遠離市中心,現在距大興機場僅15公里,北京南城的大部分生活垃圾都填埋于此。“善臺子等6個村莊都位于垃圾填埋場周邊2000米范圍內,最近的站上村只有300米。”善臺子村村支書錢鳳山說,當地政府一直與垃圾填埋場方面協調,要求其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加大噴灑除臭劑頻次,并做好垃圾山覆蓋工作,但這個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去年,北京市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建立“接訴即辦”機制,要求通過12345熱線傾聽市民訴求,盡快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時間,12345熱線接到400多個投訴安定鎮垃圾場的電話。
面對百姓訴求,北京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經過反復調研,明確了破解積年難題的思路:垃圾填埋場周邊7個村莊實施易地搬遷,同時在安定鎮新建循環經濟產業園,新增垃圾全部焚燒,并逐步消化掉原來的垃圾山,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擾群眾生活的問題。
方向明確了,但整體搬遷究竟如何搬?
安定鎮黨委班子傾聽村民需求,創新工作思路:利用大興區作為宅基地改革試點區的政策優勢,打破“拆一還一”和“整建制轉居”的原有征地拆遷路徑,探索以村莊易地搬遷模式實現就近安置。
“農民的身份不變,不征地、不轉非,既節約土地資源,又可減少搬遷成本,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保留原有生產生活方式,留住鄉愁、鄉風、鄉貌。”安定鎮黨委書記耿曉梅介紹,在經歷了多次入戶、研究、修改后,最終按照“免費置換、有償退出、適當獎勵、統籌考慮”的原則確定了實施方案。
“照此方案,市區兩級財政需投入資金70.3億元,這也是為了最大程度滿足村民需求,改善居住環境。”大興區財政局負責人表示。
搬遷只是一方面,如何利用垃圾填埋場南側30.96公頃土地,建設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園區,確保村集體和農民長遠利益同樣十分重要。
“我們探索以聯營公司為主體,‘統籌用地指標、土地作價入股、每年按股分紅、定期遞增收益’的創新模式。”安定鎮黨委副書記王學東介紹,這樣每年收益至少2000萬元,不僅實現了高回報、穩增長,關鍵是土地到期還屬于村集體,把村集體、村民和填埋場的關系由以前的“兩家人”變為現在的“一家人”。
“因為涉及每家每戶的利益,村民一開始都在觀望。”耿曉梅介紹,為做通村民工作,鎮上班子成員2至3人為一組包村,連續1個月待在村里,早晚兩次召開碰頭會聊情況、擺問題、說思路。
“身份不變、宅基地性質不變,但是居住的環境和條件變好了。”站上村村民劉紅梅說,是包村干部的這句話說到了她的心坎里。同劉紅梅一樣,其他村民也開始轉換思路算細賬。
耿曉梅介紹,7個村的易地搬遷共涉及2048戶,今后村民將住進統一規劃的多層新樓院,還將配套建設商業、文化、教育衛生等生活設施,配套水、電、氣、熱等市政設施。一些原本心存顧慮的村民,在看到樣板房后,都堅定了簽約拿房的意愿。“動遷3天簽約過半、7天簽約90%、30天簽約98.3%。”耿曉梅介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