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慢讀時間丨有些人和記憶 只能存在一個人的腦海里

來源:半月談《品讀》

作者:

2020-10-14 21:03:10

原標題:夢回老宅

聽說縣里糖廠家屬樓老宅拆遷推平了,終究還是沒能看上它最后一眼。人這一輩子,可能有很多個家,歷經好多個宅,但儲存童年記憶的,大抵只有那么一兩個。

畢竟,童年只有一次。我們對童年的記憶,大多是從模糊卻又時而清晰的片段開始,糖廠給我的最初記憶,是空氣中甜絲絲的味道。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這是一座典型的東北小城,20世紀80年代初建成的糖廠曾是省直屬企業,后劃轉縣里。那時,縣城人口不多,只分為兩種——糖廠人和縣里人。

雖僅隔幾公里,卻完全兩個世界。高大的廠房,煙筒中總是噴著白色煙氣,空氣中彌漫著蒸甜菜的香味。馬路上,來賣甜菜的貨車一眼望不到邊,孩子們追著車輪卷起的煙塵,爭搶車尾掉落的甜菜,夾在棉襖里跑回一路之隔的家屬樓。

聽老人說,糖廠有全縣最早的家屬樓、最早使用沖水馬桶、最早有廠辦配套小學和醫院、最早有職工通勤客車……辦公樓附近還修建了水池假山和水泥籃球場,是縣里人艷羨的“好單位”。

那時,每家都有幾個孩子,在家屬樓間三五成群游蕩,年紀小的摔煙盒紙、跳皮筋、藏貓貓、扮演圣斗士,年紀稍大的騎著大二八自行車比賽,或者偷偷翻墻到廠區里撿一些廢鋼筋、螺絲換冰棍兒,或者用土塊和磚頭直接扔砸對方干架……動不動就是頭上一個包、臉上一道血口子,皮實得很。

那些年,大人對孩子們的野蠻生長也不在意,自家打贏了就叫“癟犢子”,打哭了叫“熊犢子”,然后更年長的哥姐出馬再打,大人們卻像沒事人一樣,見面相視一笑:“昨天我兒子又把你兒子揍了,這癟犢子玩意!”“沒事,我家那熊犢子真是個完蛋玩意!”

沒過幾天,“犢子”們又忘了挨揍的事,湊到一起有說有笑。餓了,從不用“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看到誰家飯菜香就跟著蹭一口,大人們隨手拽出一副碗筷,一邊端起白酒杯一邊吆喝:“作業寫完沒?趕緊吃,吃完滾犢子……”只有廠區里的閉路電視播放西游記或動畫片時,喧囂的石板路上才能安靜一會兒。

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卻總是那么短暫,如同糖廠輝煌的光景。無數個縣城“最早”,沒能阻擋住廠子衰敗的步伐,先是一些玩伴開始搬去城里,緊接著開往城里的通勤車時有時無,工廠的煙筒也停產“休息”。廠領導總在換,卻沒一個能干出起色,破敗的廠房冷冷清清,玻璃碎得殘缺不全。

大人們不再上班,而是擠在食雜店里,抽煙、打著幾毛錢的麻將,他們口中傳著一個新名詞——下崗。成年后,我曾問父親:“糖廠為什么會黃(破產)?”“你看看這家屬區,誰家吃糖花過錢?你再看看干部屁股下的桑塔納,那下邊坐著幾棟房……”他不會從經濟學上分析,卻用最簡單的身邊事,講出了最深奧的道理。

于是,我有些懂了,為什么廠子破產前,一車車的設備被“瘋狂”抵債,為什么一些干部“下崗”后卻依舊滋潤,只是苦了那些在底層掙扎的工人。

“下崗后為啥不出去闖?”父親慢慢吐出一個煙圈回答說,他做小生意沒本錢,從學徒起就只會檢修制糖設備,當時行業不景氣找不到活兒,好不容易跟著工友去打工,又被欠了一年多工錢,最后一毛錢也沒拿到,怕了!

一晃二十余年,欠薪仍是社會之痛,但一直在努力治理之中,離實現基本無拖欠的目標越來越近。如果父親和工友們當初能趕上這個好時候,生活也許將是另一番光景。

然而,生活中沒有“也許”。這些年,總有年輕同志在脫貧攻堅走訪時會不解地質疑一些貧困戶:怎么不出去打工?怎么不去學點技能……如果不了解這些貧困戶經歷了什么,真的沒有資格去指責什么。我們能做的,只有向他們伸把手、扶上馬、送一程。

隨著糖廠衰落,家里伙食也越來越差,大多是饅頭、白菜、咸菜之類,父親在樓前一處空地種了菜園,夏天可以吃到如今人們向往的“綠色蔬菜”,晾曬的干菜則是冬天桌上的常客。家屬區日益蕭條,賣豆腐的小販都不愿光顧,成為城鄉接合部一處落魄的歷史地標,甚至連附近村民也不愿購買居住。

終于,家屬樓成了危房,沒水、沒電、沒供暖,許多窗框也被拾荒者拆去賣廢品。爸媽搬離這么多年,卻再也沒回過家屬區,每次問起原因,都是一語帶過。

幾年前,我和弟弟重回老宅,這是我們夢里一次次回到的“家”。恰逢一個拾荒者在此打掃“戰場”,她怯怯地躲在衛生間里。家里30多年前制作的墻柜、碗柜,都還在老位置沒變,房門和窗框早已不翼而飛。一共不足三十平方米的一室半房間內,童年記憶陣陣襲來,溫暖而酸澀。

那時,曾覺得很大的房間,現在看來卻是這樣逼仄,如同兒時覺得很遠的路、很大的建筑,如今看來都變得近而渺小,物件沒變,時間這個證人,如同歲月神偷變換著焦距,頗有些物是人非的五味雜陳。

“這樓破、但結實,不像現在那些豆腐渣工程。”拾荒者主動攀談起來,不知為何,我們兄弟倆從頭到尾也沒告訴她“這是我家”,反而期待她能多拾走一些,仿佛她在替我們收藏那些記憶。

“哥,聽說老宅要拆了,我感覺童年的根兒沒了。”弟弟從院子里挖出一個多年前埋藏下的鐵煙盒,把玩許久。出來時,幾個附近村屯的孩子正在廢棄的家屬區里瘋跑,如同當年四處游蕩的我們,一個凍得滿臉鼻涕的小女孩,瞪著水靈靈的大眼睛望著我,期待我從兜里隨手抓出的兩顆糖果,就像我們當年從追逐的卡車中拾得兩個甜菜疙瘩。

“你爸媽呢?沒人看著你嗎?”小女孩大口地嚼著糖果,半天才蹦出一句,“他們出去打工了,我和奶奶在家,你從哪來的啊?”瞬間,小時不懂的那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在這個冬日,如同電影一樣,在眼前濕潤模糊地放開來。

工廠的磚圍墻和舊廠房還在,里面如今已是一家私營玉米加工企業。遠處,城區里高層住宅叢林般生長,家屬樓在城鎮化飛速發展進程中,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和落伍,但充滿年代感的紅磚墻,卻一次次留住鄉愁,訴說著何處是吾鄉。

舊時桑梓今看盡,夜夜九山勞夢魂。每逢過年,多少人跨越千里萬里,都要回到故鄉,也許不僅僅是為了親人團聚,還有老宅里對舊時記憶的偶拾。如同《目送》中描寫父母子女那樣:“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記憶,也在告訴我們“不必追”,我們目送它背影漸行漸遠,卻鍥而不舍地追。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有些人和記憶,只能存在一個人的腦海里。有人說,歲月是一個看不見的沙漏,無法打開,也無法看見沙漏里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那沙漏不停地漏……我們只能努力讓留不住的歲月,變成更多留得住的快樂和美好。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我們終究無法回到過去,但有生之年,幸運的話,你還可以多回自己的老宅看一看。哪怕,只是靜靜坐一會兒且聽風吟,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問余何適,廓爾忘言。(文丨鄒大鵬,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副總編輯)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建立野生動物本底數據庫

中新網青海樂都10月14日電14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日前,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0-14

臺灣防疫部門日前公布的大陸輸入病例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新華社南京10月14日電臺灣防疫部門10月13日公布一名11日從江蘇返臺的臺灣居民為新冠肺炎輸入病例,并向大陸疾控中心通報。記者14日下午從大...[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斜杠”農民過上脫貧增收好日子

新華社長春10月14日電題 “斜杠”農民過上脫貧增收好日子。人們把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過著多元生活的年輕人稱為“斜杠”青年。早上七點半...[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如柳條般堅韌——淮河蒙洼人楊大燕浴“水”新生

新華社合肥10月14日電題 如柳條般堅韌——淮河蒙洼人楊大燕浴“水”新生。這里是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也是淮河蒙洼蓄洪區的最下游。“編筐...[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

激發創新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與會人員普遍認為,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充分吸納各方...[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香港13日暫未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新華社香港10月14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4日表示,受13日臺風影響,香港當天暫停部分新冠病毒檢測服務。截至14日零時,香港未...[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江蘇一高校陸續發現22名學生確診肺結核

新華社南京10月14日電(記者鄭生竹、陳席元)記者14日從江蘇師范大學獲悉,2019年8月21日至2020年10月12日期間,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獨...[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河南要求醫療機構實行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全覆蓋

中新網鄭州10月14日電14日,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獲悉,即日起,需嚴格落實對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重點人員新冠病毒核酸...[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0-14

浙滬兩地實現跨省市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

中新網杭州10月14日電記者14日從浙江省公安廳獲悉,浙江上海兩地推出“戶口網上遷移”便民措施,以“互聯網+戶政服務”線上辦理新模式實現...[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10-14

28年前南京在校女學生被殺案一審宣判 被告人麻繼鋼被判死刑

新華社南京10月14日電(記者趙久龍、朱國亮)備受關注的原南京醫學院(現南京醫科大學)在校女學生被殺案14日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詳細]
新華社 2020-10-14

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新華社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李光正)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詳細]
新華社 2020-10-14

激發創新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張泉)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13日就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進行了分組審議。與會人員普遍認為,專...[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貴州貞豐:“三跑”地里椒飄香

貴州貞豐縣北盤江鎮頂壇片區有95%以上的土地是石旮旯,過去嚴重的石漠化讓其成為典型的跑水、跑土、跑肥“三跑”地。如今,當地因地制宜在...[詳細]
新華網 2020-10-1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