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移動端-資訊-列表新聞
2020-10-17 14:36:10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秋日正濃,秋收的場景在大江南北徐徐鋪開。從東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魚米之鄉,思客通過衛星遙感技術,記錄下這個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
黑龍江省尖山農場
從太空俯瞰,進入收獲季節的北大倉郁郁蔥蔥。雙節前后,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尖山農場、鶴山農場,大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長勢喜人,收獲的畫卷徐徐展開。
衛星遙感技術可以精準識別農田中的種植作物,尖山農場及周邊區域的土地上,玉米、大豆相間種植。衛星遙感還可以通過紅外光、近紅外光觀測植物葉綠素水平的變化。地面植被生長越好,反映在數據制圖中則綠色更深更濃。
根據2020年6月與8月的衛星遙感監測,尖山農場作物長勢指數逐月增高,綠色逐漸加深。
▲上圖為黑龍江省尖山農場作物分布圖;下圖為6月與8月作物長勢監測圖。
受此前臺風天氣影響,不少農作物出現倒伏現象。但是通過多種技術改裝,倒伏的玉米也正在搶收之中。據統計,2020年,整個北大荒集團種植4330萬畝糧食作物,將努力保障總產407億斤以上。
▲尖山農場秋糧搶秋收。
黑龍江省五常市
“稻花香里說豐年”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使得這里的水稻米粒飽滿堅硬、色澤清白透亮,被譽為中國最好的稻米。
在衛星遙感監測下,五常水稻的種植分布及長勢情況一目了然。大片綠色表明,這里水稻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上圖為五常市紅旗滿族鄉五常水稻分布;下圖為6月與8月作物長勢監測圖。
河南省商水縣
平疇沃野豐收景,中原糧倉不虛傳。在河南省商水縣的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排灌設施完備,在衛星影像上清晰可見。
“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在這里,通過手機App就可以打開田間噴灌系統自動澆水,哪里旱了點哪里。
▲河南商水縣張莊鄉5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園區。
山東省夏津縣
齊魯大地上,一派豐收場景。山東德州市夏津縣田莊鄉喜迎豐收,域內作物長勢良好。
▲德州市夏津田莊鄉作物7、8月長勢監測對比圖。從圖中可見,作物長勢逐月茂盛。
位于田莊鄉的滕莊社區過去種植小麥、棉花等作物,由于傳統農業價格低,很難有大發展。由于夏津黃河故道的沙土土質有利于花生的種植,去年試種成功后,今年800畝高油脂花生喜獲豐收。
▲山東德州市夏津田莊鄉滕莊社區種植的800畝花生喜獲豐收。來源:齊魯網
湖北省云夢縣
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發生較重洪澇災害,給水稻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災害發生后,農業農村部科學指導災后生產恢復,因地制宜開展技術指導,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防控舉措得到良好成效。
從8月15日衛星遙感數據中可以看到,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倒店鄉中稻生長態勢良好。
9月初,中稻進入收割季節,滾子河畔金色稻田與碧水藍天相映成趣,倒店鄉十月有機農場基地的聯合收割機來回忙碌收割中稻,呈現出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
▲圖為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倒店鄉農民在晾曬稻谷。新華網發 陳志勇攝
湖南省衡東縣
中國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總產量高達2億噸以上。湖南所屬的華中稻作區是中國最大的稻作區,占全國水稻面積的67%。
今年以來,湖南省遭遇24輪強降雨,糧食生產受到威脅。然而洪水沖不垮魚米鄉,人們抓住晴好天氣,搶收搶曬,田野稻浪翻金、機聲隆隆。今年湖南省實際完成早稻總產量718.7萬噸,同比增加57.3萬噸,晚稻也迎來豐收。
▲上圖為衡東縣楊林鎮的水稻長勢衛星遙感對比圖;下圖為9月10日,收割機在衡東縣楊林鎮的稻田里收割稻谷(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高空間、時間和光譜分辨率遙感技術的發展,為利用遙感技術監測農業災害和加快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契機,在作物識別、面積估算、長勢監測、旱情監測、災害評估和作物產量測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分析,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躍然而出。
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聯合出品
策劃:劉娟
監制:李曉云
作者:郭建偉 祁麗君
制圖:祁麗君
設計:李權
衛星技術:呂童
編輯:舒克凡
校對:孫惠
衛星技術支持單位:大地量子
衛星數據來源:Sentinel-2
技術統籌:邢愛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