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10-18 15:01:10
消除貧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變初心。新中國成立后,歷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在實踐中砥礪前行,為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舊面貌進行了艱辛探索,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攻堅再上新高度,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扶貧道路,譜寫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類反貧困新史詩。
擺脫貧困是新時代最出彩的樂章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與使命,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內容。新中國成立后的近30年里,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始致力于解決“挨餓”的千年難題,當時主要以推動中國走工業化道路和農村走向集體化等方式來緩解中國的整體貧困問題。改革開放以后,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們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行動,中國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普遍貧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以“精準扶貧”為方略,用頂層設計塑起扶貧工作的“四梁八柱”,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樣扶”“如何退”四大難題,形成了“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基本思路。以勢在必得之志,吹響“集結號”,在扶貧脫貧領域聚集起千軍萬馬,發揮政治與制度優勢,以卓越的組織領導力、廣泛的動員力,超強的執行力和改革創新力,向貧困發起最后的沖擊。從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到深度貧困地區,再到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脫貧攻堅戰以磅礴之勢一路高歌猛進,從根本上破解了農村貧困的深層次問題。消除絕對貧困指日可待,一個沒有溫飽之虞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縱觀歷史,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規模消除極端貧困的成功典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將變為現實。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每年都保持了千萬以上的減貧人數,貧困群眾從吃不飽飯到住上了磚瓦房、用起了互聯網,這是新時代中國最溫暖的印記。中國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大規模減貧同步的雙贏局面,經濟增長直接惠及貧困人口,使之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世界經驗表明,貧窮從來都是社會動蕩、民族分裂等不安定因素的禍根。可以想象,在中國這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如果一邊是經濟強國的繁榮與雄起,一邊是數以千萬計衣食不保的貧困群眾,那么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主義的榮光將無從言及,也難有社會的長期穩定。應該說,擺脫貧困是新時代中國所演繹的最出彩的時代樂章。
脫貧攻堅踐行了黨的初心和使命
從“人民萬歲”,到“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勾勒出了“人民至上”這條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幾十年來中國大規模的反貧困行動讓數億困難群眾擺脫了貧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披肝瀝膽,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勝,與貧困作堅決的斗爭。為加強一線扶貧力量,全國累計選派近300萬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參加駐村幫扶,包括目前在崗的第一書記20.6萬人、駐村干部70萬人,加上近200萬鄉鎮扶貧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為開展全國性的貧困識別,僅2014年黨和政府就組織了80多萬人逐村逐戶登記造冊,共識別出12.8萬個貧困村、2948萬貧困戶、8962萬貧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國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脫貧需求等信息,建立起全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在這場偉大斗爭中,大批黨員干部下沉到最艱苦的農村地區,密切聯系貧困群眾,真心實意地幫助群眾克服困難,與他們患難與共。在經年累月的苦干實干中,黨的干部隊伍經受了考驗、得到了錘煉,黨的基層組織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取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民心鑄成了我們黨最牢靠的執政基礎。
扶貧脫貧實踐檢驗了黨的領導力與執行力。中國的扶貧脫貧工作是一項超大規模的系統工程,它需要黨中央的運籌帷幄,也需要上上下下各個層面的步調一致,協調運轉。其運作的好壞是對黨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的一場“大考”。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就已經認識到,在扶貧領域“平均分散使用力量,一般化的領導方式”是貧困地區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為此,專門成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扶貧組織,從制度建設方面把扶貧工作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藍圖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從黨的總書記到農村最基層的駐村書記、村委干部都盡銳出擊,齊抓共管脫貧工作。22個省區市一把手立下“軍令狀”,以非常之舉辦非常之事,大手筆開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會戰。哪里有貧困群眾,哪里就是扶貧脫貧的戰場。中國共產黨再次用行動證明,是一個對人民負責,有能力有擔當、能夠大有作為的執政黨。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上下貫通、運轉高效、聯系廣泛、執行有力的黨組織系統,令行禁止的嚴明紀律等等,是贏得這場勝利的關鍵要素。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與夢想、信心與斗志、情懷與擔當在此間得以淋漓體現。可以認定,中國反貧困的成就決不是經濟增長、市場機制自發而為的附屬品,它是中國共產黨成功轉化政治優勢為領導力、執行力,自覺作為、努力引導的結果。
消除貧困打造反貧困治理的中國模式
貧困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對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執政黨來說都是嚴峻而長期的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億貧困人口中容易脫貧的大多已經摘掉了貧困帽子,剩下的多數是深度貧困者,是最難啃的骨頭。他們大多生活在基礎設施薄弱、致貧原因復雜、公共服務不足,發展嚴重滯后的廣大農村地區,這意味著越往后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能否“不留鍋底”大獲全勝,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挑戰。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直接指揮下,強化頂層設計,陸續召開會議、出臺文件,運用宏觀全面的政策工具,及時調整扶貧政策與戰略戰術。譬如減少戶籍制度對教育產生的不平等,把教育作為阻擊貧困發生的有效手段等。采取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等多種舉措;制定脫貧時間表、路線圖,不斷應時而變、因勢而動,高效推進。在扶貧布局上從普惠到重點區縣村、再到戶到人,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注重扶貧目標的分解,層層抓落實;及時總結實戰經驗,例如把在脫貧攻堅中已經形成的有效組織資源和機制對口幫扶、定點幫扶等轉化為長期性體制。在扶貧的手段途徑上不斷摸索,以提高扶貧效益為導向,因地制宜,多方施策,創新扶貧的有效樣式。經過多年的扶貧實踐,我們逐步地摸索出了一條自己的治貧之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治理模式。脫貧之戰的成功實踐,無疑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的一次寶貴演練。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1997年,聯合國把反貧困定義為國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2000年召開的聯合國千年峰會上,190多個成員國通過了“千年發展目標”,共同承諾為緩解全球貧困而繼續努力。不過,從世界范圍看這些年來減貧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當今世界上還有14多億貧困人口不得溫飽,反貧困依然任重而道遠。反觀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世界貢獻了70%以上的減貧率,成為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減貧目標最好的國家。2020年,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即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現象,這本身就是對國際反貧困事業的重大貢獻。“中國的成功證明了,世界各國能夠擺脫大規模的貧困”,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對構建一個沒有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極具價值的選項,對國際減貧產生了有益的啟迪,得到了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歡迎。
(作者:張瑞敏,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