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22 21:04:10
70年前,他們為了保家衛國,血灑疆場。
如今,他們已是耄耋之年,仍難忘崢嶸歲月。
他們就是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
劉金歡老人正是他們中的一員。
今年89歲的他身體硬朗,挺拔的身姿仍可見軍人的風采。耳朵有點背,那是戰場上隆隆的炮聲損害了他的聽力。當說起70年前的情景,他記憶猶新,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跟隨他的講述,讓我們一起重回炮火連天的戰場,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重識英雄的赤子情懷。
1948年,年僅17歲的劉金歡入伍,先后參加過解放太原、西安、蘭州等戰役。
1950年,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后,劉金歡所在的部隊奉命入朝。
戰地生活很苦。寒冬天,朝鮮氣溫甚至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為了躲避敵軍的狂轟濫炸,我們很多時候不敢做飯,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劉金歡說。
炒面由炒熟的高粱、玉米、黑豆等碾磨制成,直接吃又干又噎。
“我們先把雪含化了,就著炒面咽下去。吃完一頓,舌頭都冰得沒有知覺了。”
最辛苦的是在冰天雪地執行任務,劉金歡回憶說,“如果遇到敵軍飛機偵查,為了不暴露目標,我就在雪地里往前爬,手腳都凍僵了。有的戰友在爬坡過坎時,鞋子掉了,就不穿鞋走,腳和襪子都凍到了一起。”
年輕時的劉金歡(受訪者供圖)
作為通信兵,劉金歡的主要職責是排查故障、修復線路,確保指揮部和前沿陣地的通信順暢。
“雖然不在最前線提槍打仗,但我們通信兵擔負著保障指揮通暢的任務,所以也是敵人重點襲擊的目標。作為一名通信兵,通信比生命更重要。執行任務時,不斷有戰友倒下,倒下一個再頂上來一個。”
說到這里,劉金歡有些傷感,但很快,他又恢復了神采,“排長愿意帶我去執行任務,因為他覺得我最機靈。戰場上,一個不留神,那是要送命的。”
即便如此,意外還是發生了。
劉金歡清楚地記得,那是1953年6月16日,敵軍的炮彈炸斷了電話線,他在搶修時,又一顆炮彈在附近爆炸,彈片削掉了他半個左手掌。
“就像刀子裁,又燒又疼,炮彈皮炸開,像鋸齒,刺里啪啦。”劉金歡說,“骨頭都露在外面,很明顯能看到。”
但軍情緊急,不能耽誤聯絡。在這個緊要關頭,他強忍著劇痛,牙咬手拉,艱難地連通了線路。
任務結束后,他請排長幫他包扎了傷口。
當時已是夏天,天氣很熱。沒過幾天,劉金歡覺得傷口扎心地疼,于是請求醫生幫他拆開繃帶看看。
“醫生說,不能隨便打開,破傷風會要命。我說,要命就要命吧,您給看看里面有什么。后來,打開繃帶,好多蛆。大夫說,有蛆,就叫護士用針頭把煤油抽上沖洗。護士拿來盤子接著,蛆就往下滾。(煤油)沖在神經上,疼得剌心一樣。”當回憶起這段萬分疼痛的經歷,劉金歡仍然心有余悸。
劉金歡負傷回國后,又過了一個月,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日子。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署。
對于這個消息,劉金歡倍感欣慰:“終于停火了,再也不用打仗了!終于勝利了,犧牲的戰友可以安息了!”
劉金歡手捧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勛章(受訪者供圖)
(劉金歡:1931年出生,山西河曲人,1948年入伍,1950年入朝作戰,榮立三等功。)
總策劃:劉加文
策劃:夏小鵬 湯丹鷺 徐倩 袁韻
作者:王俊景 董小嬌
審稿:劉小軍
海報設計:劉曉磊
視頻后期:王也
校對:劉鐘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