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2020北京喜劇周學術論壇:在線終成必然?在場不再必須?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2020-10-23 13:37:10

疫情后恢復的首個戲劇節 2020北京喜劇周學術論壇探討——在線終成必然?在場不再必須?

作為疫情后北京恢復的第一個戲劇節展,辦到第四年的北京喜劇周將重心從劇場轉移到了網上,18個劇目線上放映,三場演出活動現場直播。這是疫情之下的被動操作,也是試水戲劇線上發育的主動選擇。

互聯網、新媒體橫掃一切的威力,包括打破傳統劇場的欣賞方式。這引發對“戲劇”定義的思考,也會令人擔憂當戲劇越來越依賴網絡傳播渠道,是否會被虛擬世界和新技術反噬。

2020北京喜劇周舉辦的學術論壇,圍繞“在線演出”與“在場演出”、“泛娛樂時代,劇院喜劇應如何發展”及“時代審美與喜劇創作的關聯”等議題展開討論。

陶慶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疫情是新技術侵蝕舞臺的加速器嗎

今年特殊的情況讓我們重新思考戲劇如何連接觀眾、戲劇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果疫情停止,戲劇可能會回到原來的狀況,恢復劇場性的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的演出,舞臺演出為主體,線上為延展。

還有一個可能,是線上只不過加速了新技術對舞臺演出侵蝕的速度。新的技術手段給傳統舞臺演出新的沖擊,意味著劇場演出本身的形態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讓彈幕這樣的新技術和新方式介入到現場演出中去。

我一直有疑問,NT Live(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劇場拍攝目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是不是只能走這一條道路,也許技術介入還會帶來新的方式。

自NT Live進入中國,對劇場演出如何進行影像轉化有了一些推動。但是“形勢比人強”,NT Live的推動不如疫情的推動更直接,等于強迫必須轉化。NT Live只不過是一個標準和方向。

疫情之后,這個生態鏈上的各個環節的自覺和共識,差不多剛剛開始形成。雖然我們看著NT Live好像有點高不可攀,但是我們自覺了,在行業內部和政府部門之間逐漸形成共識。希望更多機構共同推進,更好地制作線上戲劇,服務于現場,讓戲劇的生態更健康,形式更豐富。

李東(中國國家話劇院制作人):

疫情之下的線上戲劇是被迫的,因為還沒有找到盈利的辦法

現在國內看到的戲劇高清制作和播出的“新現場”是2015年我引進的。當時在跟英國國家劇院做交流,他們有一個多媒體藝術部,我以為它類似于我們的資料部門,負責錄像、留存藝術檔案。這個部門就三個人,部門領導人特別有意思,是一個廚子,但他是個有藝術博士文憑的廚子。

最早搞高清直播的是美國大都會歌劇院,之后是英國國家劇院。目前為止,“新現場”里面很多劇目都是請英國國家劇院來做的。一是需要技術支持,二是需要很大的資金。錄這樣一部片子,2014年在英國本土需要六百萬人民幣。我當時覺得這在中國有非常大的前景,我們的技術條件完全沒有問題。

我在他們的影院里看過高清放映,是戲正在劇院演出并拍攝的直播。觀眾在影院看直播非常舒適,可以喝可樂。影像播完全場起立鼓掌,大家會很自然地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也在劇場看過正在拍攝和直播的戲。這場戲在售票的時候就會注明是有直播的,明確告訴觀眾拍攝會遮擋哪些角度,所以這場演出的票價會便宜一點兒。但是很多人喜歡看這種場次,現在大家看演出的興趣點也不一樣,不一定是要找一個好位置,完全不受干擾,了解這個場面也很有意思。

NTLive拍不同類型的戲有不同的影像導演,拍攝過程是舞臺和影像兩個團隊一起工作,要試拍三次,之后兩個團隊到影院里一起看,對表演、燈光等進行調整。

影像直播要解決觀眾想看戲但無法到劇場的問題。現場演出規定時間和地點,在今天最大的問題是時間成本太高,跟錢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很多免費演出沒有人看,花很多錢的演出有人看。影像直播讓很多人在其他空間實現觀看。在有時差的地方,比如中國,以放映拷貝的方式觀看,但是合同會要求得非常細致,對還原聲音等非常嚴格。

高清拍攝技術出現后,大家關心兩個核心問題。第一,線上是否可以替代線下。第二,有了放映之后,劇場的票房銷售是否會受影響。我認為,線上永遠不可能替代線下。線上的直播,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讓無法到劇場的觀眾觀看,以及讓想看的人用比較低的價格看到演出,這就增加了觀眾體量,如果這個演出觀眾看得很過癮,一定會到現場看。

疫情之下中國戲劇做的線上是被迫的,因為到現在根本沒有找到變現的辦法,到線上變現無非就是廣告模式和付費模式。線上對目前現場的演出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但遠遠沒有實現盈利。線上都盈利不了,怎么在線下盈利?所以還是在概念和初步的探索階段。

楊乾武(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線下是存量,線上可以大大開發增量

戲劇行業,線下是基礎、根基、源頭;線上是翅膀,幫助你飛得更遠、更寬、更高。但是我們的戲劇行業還沒有心理準備,尤其是國有院團,普遍保守,還在擔心版權。

觀眾是最聰明的,就要好作品。好的反復聽、反復看,不好的,拉倒吧。人有天生的孤獨感,天生愿意扎堆,發現一個好東西,只要有機會就會去扎堆。我幾年前說過,今后英國的戲劇在中國最有市場,因為有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先行。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放映,已經培養起一大批年輕觀眾和粉絲。最典型的是《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票賣得非常火。

兩個月前我通過文化部的線上展演看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后來又去看了現場,我覺得二者恰恰可以互補。視頻里,民國范兒的美女細腰、高挑,加上音樂,美極了,我第一次發現《漁光曲》這么好聽。我覺得現場達不到這個美,因為現場空間大了,把局部的視覺美稀釋了。

在戲劇現場,《永不消逝的電波》最后戲劇空間充分發揮的時候,兩邊像蒙太奇一樣同時展開戲劇場景,戲劇思維形成的沖擊力,視頻達不到。

線上可以多角度地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只會擴大劇場演出產業,不會讓它消失。這就可以用到經濟學的增量和存量的概念。線上可以大大開發增量市場。中國的戲劇為什么那么小眾?因為就在存量市場打轉。

歐美國家就是存量市場為主,存量市場是做精,一路精下去,一路獨特下去。中國有巨大的文化增量市場,開發根本還沒有開始。希望疫情給我們帶來機會,讓更多人走進市場,這是給中國戲劇恢復文化生態的機會。

文娟(開心麻花劇場院線總經理):

諷刺有力度同時又能保護好自己,是挺大的一個挑戰

在線上看劇場產品,跟在線上看喜劇電影、綜藝沒有差別,都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和手段。當我們把戲劇變成一個線上產品的時候,就必須得考慮線上的觀演習慣、鏡頭語言以及投資回報。

線上運作好產品成本很高,戲劇愛好者的體量很小,在疫情之前,“麻花”也多次討論過線下產品能不能直接變成戲劇電影放到網上去。討論的結果是,我們沒有NT Live的專業體系,無法達到實現商業變現的流量,所以我們更多地把線下打磨好了的喜劇本子變成了綜藝短劇、電影。

作品的質量是基礎,如果線下的基礎不好,上綜藝、上哪兒也不會好。而且不能把劇場作品直接放到線上,針對不同渠道要有不同的制作方式。某種程度上來講,線下演出沒有那么挑角,但是如果追求線上的流量,還是要用明星。這是一個蠻綜合的產品模式。

有可能未來技術達到了,商業模式也OK了,“麻花”會有一部分電影和戲劇在線上首發。這個方式未來是有成長空間的。

疫情期間“麻花”做了蠻多的線上嘗試,但是基本上沒有線下劇直接搬到線上。因為直接搬上去不好看,演員表演顯得夸張。3月份我們推出了一個線上短劇。團隊本來考慮把去年成熟劇目的一個片段放到線上去,最后這個方案廢掉了,因為就是不好看。如果沒有足夠的燈光音響和拍攝配合,拍出來也比較糙。最后我們在十幾天時間內,把《賊想得到你》的主題拿出來重新變成一個小品,同時用了沈騰、艾倫、常遠、曉宇等“麻花”核心藝人資源演出。這個作品點擊量還可以,畢竟用了大量的明星。

另外,我們在兩個月前參加了大麥和優酷做的2020華語音樂劇大賞線上直播的活動,把《醉后贏家》《戀愛吧!人類》兩部戲的片段放到線上。當時《醉后贏家》是最出圈的產品,在微博上的熱度非常高,給我們線下帶來了巨大的流量,“麻花”8月25號復演演的就是這個戲,線上給了我們非常好的引流,對線下產品的擴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后來我們再做線下演出,跟線上渠道一起做了很多探班、跟演員互動等活動,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通過線上知道這個戲,他們如果能克服時間、空間、金錢的距離,就能夠走進劇場看演出。

我們現在覺得喜劇越來越難做。因為觀眾的笑點越來越高。我們面臨的是觀眾無限的智慧。劇場是我們的基礎,同時也在新媒體平臺上不斷尋找優秀的喜劇創作者,關鍵是要給他們穩定的生活來源和發展出口,這是吸引喜劇人才特別重要的因素。

這兩年我們在藝人簽約上還是比較謹慎的。但是我們前兩天討論的結論就是,一定要簽年輕人,90后、00后,這樣才可能具備長期內容發展的可能性。我們現在大范圍地往綜藝劇疏送人才。

喜劇往前走,肯定還是要有足夠的時代背景,但是“麻花”有幾個點是一定不會變的:堅持做喜劇、堅持主流的價值觀、要講一個好故事,做普通人的故事、小人物的成長故事。還有尺度的拿捏,因為這幾年不是那么開得起玩笑了。喜劇本來就是調侃、諷刺的,怎么能夠有力度,同時又能保護好自己,也是挺大的一個挑戰。

王洪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新聞總監):

已經看到了一些“線上的曙光”

今年疫情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節點,就像劃分了公元前和公元后兩個時代。

戲劇來到線上是趨勢,疫情只不過是一個助力。沒有疫情,這個趨勢也不可阻擋,有了疫情還看不到這個趨勢,就得等死。很多院團、演出機構既想抓住這個趨勢,又有點擔心被侵蝕,畢竟劇場是我們的長處,去做線上是舍長取短。

今天是一個多媒體的時代,舞臺也是媒體之一,從舞臺轉化到其他多樣的新媒體形式,創作者和觀眾都會面臨新的立場和新的互動方式,也會產生新的理論和新的實踐,并不是簡單的誰替代誰的問題。

我提供一組數據說明疫情的影響,截止到6月30號,上半年我們集團國內的演出是163場,觀眾17萬,去年同期為711場,觀眾67萬。上半年在國外的演出是91場,觀眾6萬,去年同期是1073場,觀眾149萬。

也有一些小例子讓我們看到了線上的曙光。5月9日是我們旗下的廣州大劇院十周年院慶,我們搞了一個十小時的線上直播,34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位藝術家參與,國內大大小小80多個視頻平臺參與直播,當天點擊量是7000萬,到第二天中午達到1.3億。一個劇院搞十周年的院慶,得有多大的面子能請到這么多藝術家,但疫情期間,我們一個電子郵件發過去,藝術家們基本上都沒有任何遲疑,立刻回復參加。因為不受時空的限制,他們在家里面就可以把祝詞、演唱片段完成,在線上跟大家分享。

這個嘗試成本很低,就是少量的人力成本,也沒有想它的商業模式,現在想哪怕賣一塊錢的票,好像也蠻可觀的。但是從這件事情看到了線上巨大的能量。

關渤(國家大劇院劇目制作部副部長):

探索線上與劇場的和而不同

讓觀眾因獨特魅力為線上付費

很多行內人都期待疫情結束后出現報復性消費,但這個現象沒有到來。現在比較現實的工作目標,是跟觀眾一起慢慢促成演出環境復蘇。

我參與了國家大劇院《西望長安》和《玩偶之家》兩個劇目的錄制和播出。線上不僅僅是對線下的補充,而是要通過摸索,形成具有相對獨立藝術品格的線上作品。

《西望長安》的拍攝以觀眾席的機位為主,演員還是面對觀眾席式的表演方式。《玩偶之家》做了一點兒調整,在舞臺上安裝了機位,從舞臺反打到觀眾席,演員和觀眾席發生視覺關系,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角度。

現場藝術和視頻藝術非常不同。在劇場里,不管是歌劇、舞劇、話劇、音樂劇,特別強調假定性;視聽產品更多的要求真實性,畫面多么刺激,演員的表演多么細致,鏡頭特寫推上去多么好看。我們為了讓演員在鏡頭前更容易被觀眾接受,還修改了演員的面部妝容。

在線上和線下演出結合的過程中,視頻導演在原劇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形式、語匯可能會和舞臺戲劇表演略有不同,既要保證把原有作品的內容和魅力傳播出去,又要通過視聽手段讓視頻成為能夠獨立存在的作品。

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提供給觀眾的線上作品,審美價值與劇場和而不同,讓觀眾愿意為了這部分獨特魅力而付費觀看,而不僅僅是為了節約成本才選擇線上看戲,線上產品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這是未來我們想去探索的。

我們目前線上的放映都是免費的,制播成本由劇組承擔,也會獲得少許補貼,但是解決不了全部成本,必須要找到一個良性的回報方式。

文/天真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徐皓峰轉向:從民國武林到胡同玩家

徐皓峰轉向 從民國武林到胡同玩家◎唐山徐皓峰 1973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影視代表作有《倭寇的蹤跡》《師父》《刀背藏...[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0-10-2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