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25 15:39:10
新華社廣州10月25日電(記者田建川 王瑞平)因為要照看孫子,今年7月,70歲的王家祥從貴州老家來到廣州,但他很快感到各種不適應:看病不會預約掛號,在線訂火車票像走迷宮,不會用網上銀行只能去窗口排隊,出行不會使用打車和導航軟件,去外面吃飯不會掃碼點餐……
“在大城市里干什么都要用智能手機,搞不來。我想回老家。”王家祥說,他只會簡單使用微信的語音聊天功能。看著手機里五顏六色的“小方塊”(應用程序),他覺得頭疼。
數字化浪潮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但眾多像王家祥一樣的老年人,面臨橫亙在眼前的“數字鴻溝”,無所適從。
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億人,但60歲以上網民數量僅占10.3%。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到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遠離互聯網讓不少老人無法獲取到更及時有效的防疫信息,無法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出行、購物等服務便利。
來到廣州后,王家祥讓兒子教他使用手機買火車票,但選擇車次、填寫姓名、跳轉支付等操作讓他感到一頭霧水。
王家祥說,他歲數大,眼睛老花,記性又差,“教了幾遍都沒記住,步驟太多,看不明白。兒子開始不耐煩,我也不想再麻煩他”。
盡管王家祥沒有讀完小學,但在農村他已經比很多老人“有文化”,文化程度限制、缺乏使用技能讓很多老人在面對智能手機時,感到失落、彷徨和無助。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困境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今,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多地已經在基層社區開設老人智能手機培訓班,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多數老年人都有很強烈的愿望追趕快速發展的數字社會。”廣東省佛山市樂從鎮社工陳志惠說。從2018年開始,樂從鎮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引入專業社工組織開展面向老年人的多項服務。現在,每周二在基層社區開設的智能手機使用培訓班成為最受老年人歡迎的課程。
陳志惠的講課課件是用大號字體標注操作步驟的程序使用“說明書”。比如微信“置頂聊天”,她的解釋是“將重要的人放在頂部,方便查找”。
“課程進度必須很慢,因為要帶著老年人不斷復習。”陳志惠說,年輕人一看就明白的簡單功能,往往要講三四遍才能讓老年人有印象,講五六遍他們才會記住。
70歲的謝坤娣和老伴71歲的吳鐵球是這個培訓班的活躍分子,幾乎每節課他們都會參加。“我們在這里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還學會了用微信、修照片、玩抖音和查地圖。”謝坤娣說。老兩口如今愛上了旅游,他們經常把旅游的照片制作成帶音樂的電子相冊,發到家人群里分享。每次看到家人在群里的“大拇指”點贊,他們就非常開心。
社工足夠耐心是老年人積極參與培訓班的重要原因,“孩子工作忙、容易煩,不好意思麻煩孩子”常常被老人掛在嘴邊。
廣州市黃埔區同人社工服務中心執行總監孫楊說,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和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反哺”顯得越來越重要。家庭成員對老人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和寬容,帶著熱情去教老人學習新技能,幫助他們適應社交、支付、出行方式等各種變化。
專家認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各類數字服務需要充分考慮針對老年人的實用性,同時在相關服務領域繼續保留人工服務、面對面的服務方式,確保老年人即使無法使用智能設備,也能辦理相關業務。另一方面,市場上的程序開發者可以推出更多“老人版”的應用,方便老人“一鍵操作”,豐富老年人的數字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