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2-07 10:46:12
新華社成都12月7日電 題:資源型城市四川宜賓轉型“創新之城”
新華社記者楊迪、肖林
四川省宜賓市曾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白酒、煤炭兩大產業。如今,由科教研發支撐帶動的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鋰電等一系列新興產業,已成為宜賓發展的新動能。
據統計,2019年宜賓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其中近五年間發展的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等八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達22.5%,對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7.8%;科技對當地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6%,3年提升了9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這一轉變源于宜賓市從2016年起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推進大學城科創城建設,并規劃36平方公里城市面積用于“筑巢引鳳”。
5年前,宜賓只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2.5萬人,處于全省落后水平。為突破科教瓶頸,宜賓市引入四川輕化工大學,設立了宜賓校區,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作為優勢學科,專業特色更加突出。
“就拿白酒工藝學這門課來說,現在可以把一部分課時直接安排到酒企生產一線。”四川輕化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馮治平告訴記者,通過校企合作,業界“大咖”來課堂授課的次數多了,同學們到生產一線的機會多了,實習、就業更加方便;同時,學校還與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兩個高層次研究平臺,助推白酒釀造朝著高質量、智能化方向發展。
這種產教融合互動模式,成為宜賓大學城科創城建設的范本。截至今年10月底,在宜賓辦學的高校達12所,在省內僅次于省會成都;在校大學生人數約7萬;圍繞全市著力培育的新興產業,有12所產業研究院、兩個院士工作站入駐科創城運行;2019年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孵化平臺9家。
不斷集聚的科教資源,進一步反哺城市轉型,尤其體現在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上。
來自深圳的企業天瓏移動2019年簽約落戶宜賓,布局總投資3億元的西南5G研發中心項目。目前,該公司77名員工中超過70%來自宜賓本地高校。
“不少在宜賓的高校培養電子信息、軟件、通信等人才,是企業研發的有力后盾。”宜賓市天瓏通訊有限公司人力項目負責人牟清源對記者說。
2020年9月,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的院士工作站在宜賓揭牌,工作站聚焦新能源汽車全技術鏈和產業鏈發展。同一天,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在宜賓等地布局生產和研發基地,構建鋰電全產業鏈體系,打造世界級鋰電產業集群。
產學研用一體,一座“創新之城”初具雛形。以大學城科創城為核心的宜賓三江新區,將成為當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載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