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0-12-17 09:38:12
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
“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于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借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5年時光,不負韶華,一路風雨兼程,“藍圖規劃”變為“現實畫卷”,億萬齊魯兒女共同見證山東“三農”工作榮耀時刻,繪就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時代畫卷: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
糧食總產連續7年千億斤以上
“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
513.84億斤!今年,山東迎難而上抗疫情、保春耕,克服干旱、倒春寒、風雹等不利因素影響,夏糧總產量再創歷史最高水平。
回眸5年發展歷程,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劃定5247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403萬畝棉花生產保護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13萬畝。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089.4億斤,今年夏糧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夏增、秋增、全年增”,總產連續7年達到千億斤以上。
山東貫徹落實中央“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的指示要求,堅持非洲豬瘟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兩手抓,生豬存欄自2019年8月份在全國率先實現止跌企穩以來,連續平穩回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生豬存欄量達到2623萬頭,恢復到2017年的86%,預計明年年底恢復到常年水平。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花生產量分別占到全國9%、10%、11%、13%和16%,穩居全國前列,“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56%
農產品出口額居全國首位
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2019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56%,高于全國5.36個百分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85%,高于全國近17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迅速,家庭農場達到8.2萬家,農民合作社22.3萬家。
回首5年的發展之路,山東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13.6萬家,2019年全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46億畝次。農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首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濰坊。2019年,全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308億元,其中,農產品出口額達到1234.5億元,連續21年位居全國首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積極推進,2019年,全省農產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規模分別達到196.3億元和357.4億元,多元開放的農業對外合作格局正加快形成。
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
化肥農藥連續多年“雙減”
漁業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綠色是農業現代化的基色和底色。5年風雨歷程,山東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積極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
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加快推進。積極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用量和強度連續多年實現“雙減”,截至去年底,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4.7%和20.53%,提前完成下降6%和10%的任務目標。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9.8%,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6%,農膜回收率達到89.4%,提前完成國家規定目標。棗莊市、齊河縣先后獲批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滕州市、齊河縣納入全國首批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
實施生態健康養殖、養殖尾水治理、水產養殖用藥減量、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等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累計創建省級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500余家、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5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44個。
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3市18縣被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85個縣被命名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775元
產業融合迸發新活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十三五”期間,山東農民最大的感受,就是腰包鼓了起來——2019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75元,較2015年增長37.5%,增速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由2015年的2.44:1縮小到2019年的2.38:1,低于全國2.64:1的平均水平。
農民脫貧增收奔小康,得益于我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速形成的有效支撐。放眼齊魯大地,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過萬家,創建壽光蔬菜、煙臺蘋果兩大千億級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累計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省級5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59個,省級以上田園綜合體46個,初步構建起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產業園體系,產業融合發展載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日趨完善,帶動農民增收能力顯著增強。
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舊貌換新顏美麗更宜居
農村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農村人居環境直接影響我國整體人居環境的水平,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健康福祉和社會文明和諧,更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穩定發展大局。
5年來,山東各級黨委、政府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系列戰役,全省動員7.3萬個行政村,清理生活垃圾1200多萬噸,村容村貌發生較大改觀,農村垃圾清理效果明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一類地區農村改廁覆蓋率達到90%以上,讓鄉村成為充滿魅力和希望的一方水土。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行政村達到95%,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達32.39%。推進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已完成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2萬公里。
“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路、水、電、氣、房、暖、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教育、醫療、養老等農村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
率先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
877.76億元農業保險護航農業
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強化制度供給,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10月29日,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揭牌,在全國率先推出“交易鑒證+抵押登記+政策擔保+風險補償+風險緩釋+不良處置”的農村產權交易與農村金融相結合服務模式,助力盤活農村低效、沉睡資產,開辟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渠道,為鄉村振興賦能。
農業農村改革的路上,山東始終走在前列。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99.86%的村(組)完成成員身份確認,99.75%的村(組)成立了新的集體經濟組織并完成登記賦碼,99.55%村(組)完成股權證書發放,沂水縣等5個縣(市)先后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武城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等7項經驗做法被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890.4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42.3%。 加快推進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確定了濟南市長清區等28個縣(市、區)進行先行先試。扎實推進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實現交易額248.9億元。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日益完善,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斷強化。
加大農業保險改革力度,為山東農業生產撐起“保護傘”。2019年,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承保覆蓋率達到75%以上,全省種植業參保面積7400多萬畝,為1670.32萬農戶提供風險保險877.76億元。
明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山東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交出開局之年的好答卷,億萬齊魯兒女將乘風破浪、逐浪而行,打造山東“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富春山居圖”。
山東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咬定青山不放松,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聚焦打造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先行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引領省,凝心聚力,精準謀劃,奏響農業現代化路上的“齊魯音符”。
新時代,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山東農業農村部門不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要求,實施“百園千鎮萬村”工程,培植新產業新業態,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通過產業載體建設和輻射帶動做強農業;以實施美麗村居“四一三”行動為抓手,打造山東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加快土地確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奮力打造“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