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12-17 10:30:12
新華社貴陽12月17日電 題:“中國汞都”如何實現“綠色轉型”?
新華社記者王麗、汪軍
“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空曠的廣場上響起歌聲,四面八方的游客圍攏過來。舞臺上一支全部由頭發花白、身著舊式藍色工作服隊員組成的樂隊,深情演唱懷舊歌曲,不禁把觀眾也帶入“那個年代”。
湘黔交界、武陵山深處的“網紅打卡地”朱砂古鎮,“那個年代”文藝隊演出人氣很旺。這些六七十歲的隊員,都是萬山汞礦的退休職工,他們曾因汞礦輝煌而驕傲,也因汞礦衰落而迷茫。如今,終于在汞礦浴火重生的轉型跨越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朱砂古鎮所在的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雞鳴兩省聞,一步跨三縣,被譽為“中國汞都”“朱砂王國”。20世紀50年代,萬山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集采礦、冶煉、科研于一體的汞工業基地,多年來生產的朱砂、水銀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因出色完成了幫國家渡過難關和償還蘇聯外債的重任,被人們稱為“愛國汞”。
朱砂流丹,水銀生輝,“中國汞都”萬山這個“聚寶盆”曾作為工業重鎮紅極一時,也終因過度開采而資源枯竭、汞盡城衰。萬山于2009年3月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曾任貴州汞礦礦長兼總工程師的李曉康,也不得不遠走他鄉靠打工為生。
一座留下無數輝煌與傳奇的城市,將就此畫上“休止符”嗎?萬山人在苦苦思索……
資源挖完了,但歷史滄桑沉淀的文化還在。從危難境地尋找生機,當地依托良好的氣候、生態和區位優勢,探索發展懷舊旅游、生態農業、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開拓資源枯竭地區轉型新路。
2015年7月,萬山區從江西引進了一家旅游開發公司,投資20億元系統開發建設朱砂古鎮。2016年5月,國內第一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為主題的礦山休閑懷舊小鎮,開門迎接八方賓朋。
依托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獨特條件,以及礦山開采留下的隧道,朱砂古鎮建設堅持修舊如舊,開發了懸崖泳池、時光隧道、懷舊禮堂等諸多景點。此外,還對廢舊的老礦工生活區進行改造,一條名為“那個年代”的老街將游人帶入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
舞臺上的周桂梅有著精致的妝容和優雅的發型,讓人難以相信她已是古稀之年。她曾是汞礦幼兒園的園長,如今擔任“那個年代”文藝隊隊長。“老礦山鳳凰涅槃,遠走他鄉的老工人們又回來了。大家重聚一起,發揮特長和余熱,這份打心底里的幸福分享給自己,也分享給四面八方來的游客!”她說。
侗族老人楊前坤家住朱砂古鎮附近,擅長竹編工藝品制作。旅游公司把他請到景區來,通過制作果籃、背簍等竹制品,為游客提供有鄉愁味和年代感的物件。節假日游人如織,他的竹制品每天可以賣200多元。
旅游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王芳忠告訴記者,疫情過后,當地旅游業不斷回暖,通過開發游玩項目,現在朱砂古鎮已為當地群眾創造了約400個就業崗位。駕駛觀光車,擺攤賣小吃,在博物館當講解員,隨處活躍著“礦二代”“礦三代”的身影。
32歲的侗族解說員彭惠是名副其實的“礦三代”,她的爺爺是礦工,父親也是礦工。高中畢業后到廣東打工,收入不穩定,離家也很遠。2018年,彭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朱砂古鎮的解說員,如今每月工資4000元。
她很珍惜眼前這份工作,在家門口上班,可以有更多時間培養孩子。“礦山現在不僅‘復活’了,還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地,出去的年輕人回來了很多。”她說。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核心是產業轉型,萬山區通過脫貧攻堅與轉型發展的結合,突破“礦竭城衰”的困境,從東部引進企業創造性發展大棚觀光農業、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走出了一條傳統農業從田到棚、現代工業從無到有、第三產業從小到大的后發趕超之路。
汞都轉型,萬山“紅”遍。通過農文旅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萬山區實現了產業發展的蝶變重生。2019年,萬山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7.4億元,同比增長38.1%;觀光農業產值18.5億元,同比增長8.5%;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