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2-17 14:45:12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何磊靜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么建?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不是“無障礙”那么簡單
提到老年友好型社區,你會首先想到什么?無障礙坡道、塑膠人行道,還是醒目的樓棟牌號?其實,它的內涵可不止這些。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調查基礎上編制指南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設涵蓋戶外空間和建筑、交通、住房、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市民參與和就業、交流和信息、社區支持和衛生保健服務八個領域。
“創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借鑒了世衛組織理念,是我國此前開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延續。”全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標準制定牽頭人、時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曲嘉瑤說,這套標準既凸顯人文關懷,又傳遞出積極老齡觀。
老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附近設置公共廁所,有條件的社區設置無障礙公共廁所,并配置緊急呼叫設備;支持發展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
標準從居住環境等六個方面設計了社區層面可操作的指標,還針對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需求和跨越“數字鴻溝”的困難,把社會參與廣泛充分、科技助老智慧創新的內容單列成章。
“既有對硬件建設的要求,比如居家環境的適老化改造、出行設施建設,也有對軟性服務的要求,比如對社區醫療衛生、日間照料服務的要求等。”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說,硬件的建設相對容易,但軟性的服務提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走好構建老年友好社會的“第一步”
社區是老年人生活的場所,與老年人的關系最直接、也最密切。把社區作為切入點,是建設老年友好社會的“第一步”。
蔡菲介紹,國家將結合各省(區、市)的人口規模、人口老齡化程度、社區數量、工作基礎等情況分配創建指標,再按照社區自愿申報、縣級初核、省級復核和推薦、國家評審、公示、命名的流程,逐年確定全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獲批社區可以獲得國家授予的獎牌,可以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資金的支持。
“2021年將在全國創建1000個示范性社區,此后到2025年,每年再創建1000個,為全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蔡菲說,我國東西部、城鄉的差異較大,目前印發的標準是為各地提供的參考和方向,各地可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的創建標準。
同時,國家將不斷完善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科學規范、公正合理、與時俱進的考評指標體系,并包括老年人滿意度等主觀考核指標,加大對已命名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的抽查和公開力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根據通知,到203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普遍達到老年友好型社區標準。安全舒心、清潔衛生的良好環境,完善、便捷的出行設施,高質量的醫療衛生、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等社區服務……美好生活圖景,令人期待。
“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建成具有養老保障、孝老傳統、敬老風尚、為老服務、助老行動的老年友好社會。”蔡菲說。
以老年人需求為中心
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通過智能水表“監測”獨居老人安全狀態,這一頗具溫情的“適老化改造”細節打動了許多網友。
“安裝智能設備本身難度并不大,關鍵是后臺的服務要跟上。”曲嘉瑤說,讓社區“適老”,有的地方仍面臨一些現實困難。
她舉例說,從近年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存在資金問題、住房類型多元化、部分老年人觀念保守等原因,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推進相對緩慢。在曲嘉瑤看來,這既要求政府部門予以充分重視,更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
“‘適老化’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根據老年人的突出需求精準施策,避免‘叫好不叫座’;還應規劃引領、標準先行,防止產生‘糾錯’成本。”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政策研究處處長周宏說,不但要改善硬件,更要以創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為抓手,將“適老化”理念融入各項政策,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更多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和老年人需求,促進社會生活環境從“成年型”向“全齡型”轉變。
蔡菲認為,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斷上升的動態過程,而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也需要一個過程,如何在需求側和供給側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未來五年,我們將加強對各級老齡工作人員和社區服務人員的宣傳倡導、培訓教育和工作指導,不斷提升其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蔡菲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