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12-18 10:09:1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十四五”開局歷史性交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領航掌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育新機、開新局、謀新篇,2020年中國經濟全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孕育不竭動力。
內需潛力釋放發展潛能
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甚至受阻,中國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經濟運行由降轉升,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潛力,為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提供了堅實支撐。
——這一年,因為疫情,主做粘毛器的浙江義烏澤熙日用品有限公司損失了1000萬元訂單,負責人方昊下決心轉型做內貿,加入擁抱“雙十一”的行列。“雙十一”也給了他奇跡般的回報:2020年的“雙十一”,中國各大電商平臺成交額近7700億元,不僅讓方昊這樣的企業負責人吃下了“定心丸”,中國內需市場也為全球消費點燃了新希望。
——這一年,為浙江大學同學們送來快遞的除了快遞小哥,還有一支支穿梭在校園的智能機器人隊伍。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了從500億元到700億元的“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鍵盤“點”下去,機器“開”起來,商流決定物流,物流驅動商流,兩者雙向流動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轉起來”。
——這一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超5.6億,電商直播用戶超3億,視頻加速萬物互融;數字人民幣在多地試水,引發使用熱潮,移動支付再添新選擇;從共享充電到共享醫療、共享教室,共享經濟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經濟增長點、增長極不斷涌現,在惠及民生的同時推動著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相結合,蘊含著巨大增長空間。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暢通國內大循環既能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又能為世界創造更多市場機會。”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指出。
供需齊發力疏通“堵”點
我國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方面低成本優勢逐漸削弱;另一方面,內需市場快速成長。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要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其中的動能從何而來?
動能從創新中來——新需求離不開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的引領和創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我國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2020年,我國稀土材料、高性能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先進印染等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成立,以市場化方式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開展聯合攻關。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5G手機芯片投入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實現全球組網,以高技術、智能化、柔性化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不斷培育壯大。
動能從改革中來——從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落地實施,從個人破產制度在深圳、浙江“破冰”到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到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從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到完善公平競爭制度……關鍵性改革啃下“硬骨頭”,更多瞄準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更多激活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的創新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動能從有效的宏觀政策中來——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和民生改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放管服”改革成效繼續顯現,市場主體快速增加。今年以來,新增市場主體同比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打通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也就形成了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不斷躍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日前表示:“中國經濟正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復蘇,中國推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有助于促進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有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開放新體制打造新優勢
3年多前,廣西北海鐵山港還是一片荒地,如今6個15萬噸級泊位生產已接近飽和,正在建設2個10萬噸級泊位和3個5000噸級泊位。今年4月,進港鐵路專線正式通車,打通了鐵海聯運最后1公里。這里已經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大宗貨物進出的便捷口岸。
北海300多公里外的海南省,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實施。僅僅4個月,銷售額就超過120億元,平均每天銷售1億元。新政促進了海南旅游提質增效,從過去“吃住行”占大頭,到向“游購娛”轉變,有效吸引了境外消費回流。
“請進來”也“走出去”。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全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到33條;自由貿易試驗區由18個增至21個;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被賦予更多自主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
一項項擴大開放新政緊鑼密鼓,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質要素資源和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8%,持續回暖;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預計全年減少40%的情況下,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3%,成為拉動全球市場的重要引擎。
法國《論壇報》稱,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世界經濟復蘇有積極意義;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意大利“螞蟻”新聞網稱,中國發展新格局有利于外企抓住更多發展機遇……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更大信心。
逆風中開好“頂風船”,危機中孕育新動力,中國號巨輪瞄準既定方向破浪前進,更有了行穩致遠的從容與底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