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2020-12-18 15:27:12
2020年12月12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2020年度盛典活動在中國科技館成功舉辦。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程東紅等出席活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龍桂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毅、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杰及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韓喜球分別從新冠抗疫、量子計算、區塊鏈技術、探月探火工程和深海探測等角度,分享了科學研究背后的故事,向公眾展現了科學家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的精神,持續點亮著2020。”宣南樂隊帶來一首特別創作的《2020,這一年》,向科學家致敬。第21期活動嘉賓、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顧有容返場,和家人共同獻唱了自己重新填詞的《大手拉小手》之“化學版”,展示了科技工作者多才多藝和家庭溫馨的另一面。
活動現場,260余位熱愛科學的觀眾在現場聆聽了科學家的演講,觀眾分布在各個年齡層,來自不同行業的觀眾帶著不同角度的問題,踴躍與演講嘉賓互動。線上直播點擊量超172萬。
在題為《面對新冠疫情,為什么中國能打贏這場戰爭?》的演講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分享了過去一年抗擊疫情的故事。他在演講中總結武漢抗疫的經驗:“首先是國家部署,指揮;第二,中央指導組在武漢一線靠前指揮;第三,在國家衛健委調動下,全國300多支醫療隊、4.3萬醫務人員支援武漢,真正做到中國傳統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第四,整個湖北武漢地區的醫務人員,同樣也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最后還得感謝武漢人民封城76天的堅守,還有我們全民響應,眾志成城——這些綜合起來,才使我們戰勝這一次疫情,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領導力和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京量子研究院兼聘研究員龍桂魯,帶來的演講題目是《竊聽不動,量子直通》。演講中,他以他原創提出的抵抗竊聽的量子直接通信為切入點,分享了量子科技和公眾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密碼破譯、藥物設計,到銀行金融、人工智能、保密通信,量子科技都能發揮作用。“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發現和創造是有幸福感,但我們更關心的還是我們做的東西,能不能推動學科發展,最終能不能為國家和人類服務。”
在題為《人人都愛不耍賴的區塊鏈小本本》的演講中,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區塊鏈實驗室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孫毅向大家分享了在區塊鏈這個新技術領域的研究故事。“我們不著急給區塊鏈描繪那么偉大的藍圖,只需要找到一兩個場景,扎扎實實解決重要的問題,持續深入做下去,讓全社會意識到區塊鏈的作用,就已經足夠有價值了。”
在題為《我和我的探月探火工程》的演講中,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杰分享了親身經歷的五個與探月、探火相關的小故事,從研制實施、國際合作和新聞傳播等角度,展示了航天人的工作日常和精神面貌。“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中國愿意和更多的國家合作,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韓喜球帶來題為《我們在深海大洋乘風破浪》的演講。在演講中,她分享了在深海大洋科考探礦的經歷。做科研之余,韓喜球也熱心從事科普活動。“今年10月,我們在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上專門策劃了‘大手拉小手’活動,每位科學家牽手一位小學生,去舟山一座科技示范島考察。我覺得這非常有意義,能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期待小朋友們長大后,可以出幾位海洋學家,在我還未老的時候,我們一起到深海大洋乘風破浪。”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項目通過為科學家搭建演講平臺,并通過新媒體陣地廣泛傳播,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在科學家群體中形成了示范傳播效應。項目至今已舉辦線下演講活動30期,有128位科學家登上演講舞臺,其中包括葉叔華、王志珍、王貽芳、丘成桐、高福等知名院士。參與過演講的科學家不僅表示了對項目的肯定,也積極推薦身邊的同事參與科普,極大地促進了科學家群體參與科普的熱情。同時,科學家親自科普的形式,拉近了科學家與公眾的距離,不僅傳播了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也展現了科學家的精神風貌和鮮活形象,體現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