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12-22 16:57:12
“我想把家鄉恢復成原來的樣子。”2017年,“鋼老板”李民有這個想法時,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可是高達數億元的投資,談何容易!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李民的夢想終于實現——投資治理的金嶺礦山修復項目讓昔日礦區變成景區。
李民的家鄉在河北遷安市蔡園鎮劉莊子村,在他的記憶里,這里曾是“山清水秀、草豐林密”的地方。青山之下,覆蓋著大量鐵礦,成為過去幾十年當地發展經濟的依靠。隨著礦業資源的開發,鋼廠建起來了,群眾就業增加了,但一個個采礦區也成為青山的“瘡疤”。
蔡園鎮是遷安的縮影。據了解,遷安境內已探明鐵礦石儲量27億噸,是北方最大的硅鋼生產基地、亞洲最大單體線材生產基地,是名副其實的“鋼城”。近年來,依鐵而起、因鋼而興的遷安通過實施“礦山修復+”戰略,統籌礦山修復與新型建材、生態旅游、現代農業等業態發展,走出了一條礦山修復與產業發展融合的綠色治理之路。
調舊育新 鋼鐵去粗變精
在做礦山修復之前,“鍍錫板上繡花”曾是李民的得意之作。“告別粗鋼做精品、做產業鏈延伸,這樣企業才會有前景。”10年前,李民的思文科德薄板科技公司下決心轉型,隨后建設了國內首條八色印鐵生產線,以企業自產鍍錫板作原料,生產高端金屬包裝制品,一舉從采鐵礦跳到了產品終端。
依托鋼、延伸鋼、不惟鋼,正是“鋼城”遷安調舊育新的發展思路。近些年,遷安以去產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累計壓減鐵946萬噸、鋼1219.8萬噸,并同步發展精品鋼鐵、提升產品檔次,先后實施了燕陽800萬噸冷軋基地、首鋼新能源汽車材料等一大批鏈條延伸項目。
同時,遷安培育70余家企業落戶北方鋼鐵物流產業區,使物流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30億元;依托化工產業園打造“焦爐煤氣高效綜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粗苯精制”產業鏈,年內化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打造生物醫藥和健康應急產業園,中溶科技等項目實現逆勢增長,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7.5%。
目前,遷安精品鋼材產量達1220萬噸,耗鋼能力提高到752萬噸,精品鋼材比重提高到35%,實現了鋼鐵產品就地轉化升值。同時,遷安共有15項產品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參與制定了《連續鑄鋼方坯和矩形坯》等20余項國家標準。
今年1月份至10月份,遷安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精品鋼鐵同比增長15.3%。“我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增強補弱,揚優成勢。”遷安市委書記韓國強介紹,通過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遷安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共贏。
礦區修復 再現綠水青山
2017年,李民組建了田源礦山綜合治理有限公司,計劃投資8.5億元修復礦山1萬余畝,發展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等富民產業。兩年多過去了,看到礦山修復“有點樣子了”,蔡園鎮劉莊子村黨支部書記李學帶頭辦起了農家樂。
“礦山公園9月份開園,“十一”假期就接待了3萬多游客,我們家的農家樂也有幾百名游客來吃飯。”李學說,礦山修復景區的綠水青山將會成為更多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
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田源礦山治理公司實施的金嶺礦山公園項目已投入資金3.8億元,基本完成一期3300畝工程,修復了4座山體,新增景觀河道1500米,觀光火車3000米,種植白皮松、油松10萬余株,種植“花海”1100畝;通過礦坑回填,造地復墾復耕,已實現新增耕地506.96畝。
同時,金嶺礦山公園通過“三連”模式帶動當地群眾:“景村連體”,使美麗鄉村與景區業態相融,形成利益共享和一體發展;“園民連利”,劉莊子、孟官營、小石嶺3個村成立了合作社,以集體土地、農戶土地入股景區,發展起農家餐飲、鄉間民宿等服務業;“綠富連興”,礦山修復后發展現代農業和旅游產業,實現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遷安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地質公園服務中心副主任姚來介紹,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游則游”的原則,遷安通過“礦山修復+”模式,圍繞休閑旅游實施了計劃投資2.6億元的靈山礦區文旅綜合體項目;圍繞現代農業,把棒磨山鐵礦治理著重打造成生態農業休閑區;圍繞綠色建材,組織首鋼礦業公司實施裴莊區域礦山環境綜合治理。
2019年11月,遷安市被確定為50個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之一,新建礦渣水渣生產線、建材產業園等項目正加快推進,礦山固廢正轉化為資源優勢,變身新的“聚寶盆”。
補齊短板 打造幸福之城
“往年我都去城里大醫院,今年我在鄉衛生院住院,不但治療效果有保障,花費還少。”76歲的田寶瑞家住遷安市彭店子鄉南丘村,患有冠心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療一兩次。讓他受益的是遷安去年創新機制建立的“醫共體”。
2019年4月,遷安市中醫醫院與彭店子鄉衛生院正式組建為緊密型醫共體,在醫療設備、專業人才等方面實現了共享共用,大幅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在此基礎上,今年9月,遷安市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兩大醫療集團正式成立,整合了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通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構建“職責清晰、分工協作、有序競爭”的一體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級診療新秩序,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推動醫療資源下沉。
近年來,作為工業大市的遷安,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聚力提升基層公共服務。他們通過組建醫共體,使8大基層醫療服務中心輻射全域,全市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讓利群眾3540萬元;探索“幼小中高民職”的“六位一體”教育模式,推進42個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組建初高中教育集團,精心辦好優質教育;在河北率先實現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保持全省領先水平。
為增加優質生態供給,遷安市通過植綠造林、理水潤城、凈土治山、清氣提標,使森林覆蓋率達到44.9%,實現了人均一畝林;先后累計投入100多億元,率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PM2.5濃度5年間下降率達49%,作為河北工業體量最大的資源型縣域,遷安交出了天藍水清的生態“答卷”。
“鋼城”遷安,正在變成一座幸福之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