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12-29 09:17:12
圖為近日,滿載集裝箱的貨船從長江湖北荊州港鹽卡港區起航發運。
黃志剛攝(人民視覺)
路透社報道稱,在強勁的外部需求助推下,中國制造業迅速復蘇,勢頭超出預期。相關工廠正急于填補用工缺口以完成出口訂單。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出口激增,集裝箱供不應求。中國最新的出口集裝箱運輸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這主要歸功于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
美國《財富》雜志網站報道稱,今年第二季度,當大多數國家仍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時,中國的工廠已經逐步復工復產,城市也逐步恢復正常運作,中國經濟得以迅速恢復。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復工復產以后,中國的出口增長超出預期。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在工業生產基礎方面,中國的優勢之一是供應鏈完整,對外部零配件、原材料的依賴程度相對較小。相比旅游業等行業,工業生產受人員流動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中國的工業生產恢復迅速。
在供給側與消費側的關系方面,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最重要的特點是對供給側的影響大于消費側,這在發達國家表現得尤為顯著。疫情對人員流動的限制和運輸的管控,導致多國的生產無法恢復。但由于各國政府都積極推出消費刺激計劃,疫情對消費側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出現了供給和消費的缺口。而中國由于生產迅速恢復,正在為全世界提供物資,把世界工廠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同時,中國企業適應市場能力強,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民營企業表現得更加突出。民營企業的生產是自主式而非訂單式的。而加工外貿類的企業,其生產往往是訂單化的,進口商要求什么就生產什么,也只能生產什么。但中國的民營企業擅長控制自己的生產線和生產方向,所以一旦外部市場出現變化,就能靈活調整。
中國的體制優勢和政府的宏觀指導能力在疫情中也得到彰顯。面對疫情,政府出臺支持措施并配合有效引導,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中國擁有工業生產優勢,但優勢的發揮也需要政府的引導。疫情初始,防疫物資短缺,政府立刻調動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技術攻關。到今年4月,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只;額溫槍的紅外線傳感器,由依賴進口轉為自主生產。抗疫物資在短時間內由緊缺轉為滿足國內需求,并出口供應國際市場。這要完全依靠市場是不現實的,必須有強大的政府組織引導力才能實現。中國政府在危機情況下的反應能力和動員能力對推動出口增長尤為關鍵。
未來中國出口能否持續增長,既面臨挑戰,也有廣闊機遇。在外部需求上,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外部消費需求會產生抑制作用。因此外部市場還會存在波動。但外部生產能力同樣可能下降,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依然存在。在企業角度上,企業要通過創新提高自身競爭力。企業創新有多重含義。一般意義的創新指高端技術創新,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屬于少數。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最實際的創新是結合市場的創新,有時簡單的產品設計或功能創新,往往能夠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
以往中國民營企業的出口多依靠代理和貼牌,企業不掌握市場、不主動對接市場,這個問題曾經嚴重影響出口。現在中國企業要打通并深入外部市場,就要了解這些市場的需求,設計、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這也是創新能力的一種體現。
同時,企業要把握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大方向,認識到國家正在為企業走出去“開路”。當前,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同其他國家商簽貿易協定、投資協定,不斷幫助企業開拓新市場。例如剛剛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生效后將進一步帶動貿易的增長。雖然國際社會出現了逆全球化浪潮,但中國始終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融入國際市場。只要企業把握住國家擴大開放與全球化不可逆的大方向,中國出口就會實現較為穩定的增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