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0-12-29 14:43:1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需要各方面強大合力的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和強調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共同體”理念,將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價值引領和實踐指向。
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在制定“十四五”發展目標上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論斷深刻闡明了人與自然的基本觀念、人與自然的基本準則、人與自然的基本狀態,是從知行合一、義利辯證的角度對人與自然關系作出的深刻闡釋。我們要深刻意識到,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類而存在,反映了自然界不依賴于人類而具有內在創造力,它創造了地球上適合于生命生存的環境和條件,創造了各種生物物種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后倒逼出來的新發展理念,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在“十四五”時期及今后更長時期的發展階段中,我們只有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堅決摒棄“人類中心主義”,徹底反思人類的自然觀、發展觀、安全觀、生命觀、健康觀,才能構建人與自然命運相連、和諧共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凝聚強大發展合力。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歷史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和未來共同體,56個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建立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創造過世界領先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遭受過巨大磨難和嚴重挫折,“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中華民族百年來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各族人民始終同舟共濟、團結一心,就能凝聚起如鋼似鐵、堅不可摧、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完成“十四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需要各族人民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發展格局中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大力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民族大家庭和命運共同體。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雙循環、兩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是我們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而采取的主動作為和長期戰略。當前,雖然逆全球化思潮不斷發展,已逐漸升級為個別國家的國家意志和政府政策,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依然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方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與國際社會守望相助、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國際合作,繼續沿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堅定前行。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共同體”理念雖各有其意,但辯證統一,相互滲透,互動共振,為解決事關全人類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引領和實踐指向,需要我們鐫刻心靈,勇敢踐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