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12-31 16:54:12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舉措,也將東南沿海的廈門與西北內陸的甘肅臨夏州、寧夏連接在一起。面對自然環境惡劣、產業基礎薄弱的幫扶對象,廈門這些年的對口支援幫扶工作是如何開展的?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前往廈門、甘肅、寧夏等地,了解三地協作的創新嘗試。
福建廈門市集美區有一條嘉庚路,2020年初,另一條嘉庚路在甘肅臨夏州和政縣落地,成為臨夏州第一條以東部元素命名的道路。和政縣被納入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在廈門、臨夏兩地黨委、政府的推動下,廈門市集美區與和政縣建立了相關溝通機制,全面推進組織保障、人才支援、資金投入、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等重點任務,使東西部扶貧協作向更精準、更廣闊、更務實的方向發展。
和政縣的嘉庚路就是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戰略的一個生動縮影。從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到2010年6月起廈門對口幫扶甘肅臨夏州,一條跨越千里的扶貧路讓三地群眾的心走得更近。
寧夏泉祥戶外紡織用品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戶外用品。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攝
聚焦所需持續跟進
多年來,廈門市始終把做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圍繞寧夏所需,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跟進幫扶措施,著力做到幫上忙、扶到位、出實效。2010年6月起,廈門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對口幫扶臨夏州,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原則,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模式。
當時,寧夏涇源縣、彭陽縣等地和臨夏州七縣一市尚處于貧困縣序列。廈門市緊緊聚焦六大任務,打通資金、項目、人才、社會幫扶等通道,努力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走深、走實、走遠。三地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多樣化發展的脫貧新路。
“不管從資金、消費扶貧方面還是從勞務扶貧方面,廈門盡其所能,從各方面助力東鄉脫貧。現在全縣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都已經脫貧了。”甘肅臨夏州東鄉縣委常委、副縣長方均紀表示。
東鄉縣是我國東鄉族相對集中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在1750條梁峁和3083條溝壑中,散落居住著全縣30多萬群眾,是甘肅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方均紀回憶起自己2019年從廈門到東鄉掛職的情景,感觸頗深地說:“3月份到東鄉的時候下著小雪,地上沒有草,樹也是光禿禿的,山上的土是松的,和廈門很不一樣。那時候看到這種情況就覺得壓力很大,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長期以來,惡劣的自然環境制約著東鄉縣的發展。2010年廈門與臨夏州建立幫扶關系之后,尤其是2014年廈門湖里區與東鄉縣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廈門通過投入幫扶資金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援建衛生院、衛生室,實施折紅路沿線生態造林工程,引來企業項目,助力貧困戶就業,以搭建兩地人才交流平臺等方式對東鄉縣進行幫扶。目前東鄉縣飲水安全問題已基本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三保障”工作成效明顯。2020年11月份,全縣脫貧摘帽。
“廈門市投入1000萬元扶貧資金幫助我們建設生態經濟林,這將極大地改善這里的生態環境,切實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東鄉縣林草事業發展中心項目辦主任馬義良說。
多年來,廈門市全力助推臨夏州53.07萬人脫貧,為臨夏州七縣一市如期脫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和政縣嘉庚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吃午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攝
“造血幫扶”興產業促就業
在臨夏州積石山縣中咀嶺鄉廟嶺村,有著大面積的野生艾草。這一當地特色資源吸引了耿雪梅來到這里,建起了皇甫艾扶貧車間,成立了甘肅煌甫謐愛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村民們守著的滿山艾草,就是金山銀山啊!”耿雪梅激動地說。
該公司結合技術與市場優勢,以“公司+農戶+基地”模式進行經營生產。“村民們割1噸艾草能掙1000元,現在已經嘗到甜頭了。在車間從事家紡加工、艾條生產的員工,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耿雪梅告訴記者。
臨夏有艾草,寧夏有葡萄。在寧夏銀川市閩寧鎮,賀蘭山東麓一眼望不到頭的釀酒葡萄改變了西海固許多貧困家庭的命運。
2018年,廈門建發集團經由“閩寧”合作紐帶,將所屬公司建發酒業20多年的葡萄酒運營經驗帶到閩寧鎮。通過向當地酒莊定制采購,由廈門建發集團旗下建發酒業實行產品品質把控,形成了“寧夏葡萄酒莊+建發供應鏈+柏雅品牌”這一產銷分離的品牌運營模式。
閩寧鎮副鎮長李輝欽介紹:“近年來,閩寧鎮立足實際和發展優勢,依托獨特的氣候優勢、區位優勢,將葡萄和葡萄酒產業進行重點培育。一二三產業互動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除了地方特色產業實現了“蝶變”,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西北大地上逐漸壯大。
許多鞋服箱包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在甘肅臨夏州或是寧夏興辦企業和車間,尤其是開辦扶貧車間,當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閑置勞動力,讓不便外出務工的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以臨夏州為例,5年來累計有59家廈門及周邊地區企業落戶,實際投入8.76億元,吸納8131名貧困人員就業。在當地援建扶貧車間258家,吸納約1.08萬名貧困人員就業。
除了密集型產業,廈門市還把握產業梯度轉移規律,聚焦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政策引導、國企帶動、以商引商等措施,推動臨夏州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全鏈條,種養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通過“國企+民企”模式,廈門幫扶臨夏州走出了一條有質量的“造血幫扶”之路,逐步實現了從扶貧車間到扶貧工廠、再到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為當地培育了一批帶不走的產業項目,也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途徑。
相距不遠的寧夏涇源縣,寧夏泉祥戶外紡織用品有限公司腰包生產車間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該公司董事長黃水海看著忙碌的員工說道:“東西部協作中,密集型產業向西部轉移是一個趨勢,既能為當地老百姓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又能讓企業獲得拓展市場的機會,產品未來可自西部銷往中亞市場。”
扶志扶智提振精氣神
走進和政縣嘉庚實驗幼兒園的大門,記者看到孩子們正在吃午飯,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和政縣嘉庚實驗幼兒園園長張秀梅告訴記者,目前幼兒園共有9個教學班,在園學生346人。2016年,廈門集美區安排結對幫扶資金500萬元,建立了這所占地面積為14畝的幼兒園。孩子們擁有了室外塑膠場地,活動室、舞蹈廳等多功能用房,以及先進的保教設備和幼兒游戲活動設備。
在談及廈門給當地帶來的變化時,張秀梅說:“廈門教師來給我們開設講座并帶來一些公開課。我們的教師也會到集美跟班學習,帶回了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這是廈門集美區創新教育幫扶的新模式。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廈門市提供資金、物力、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了臨夏州教育教學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不僅在教育方面發力,廈門市還把干部人才交流作為扶貧扶智的重要抓手。根據臨夏州實際需求,廈門市加大教育、衛生、科技、規劃、建設、社工、商務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選派力度,全面提升智力幫扶層次。廈門市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強化對臨夏州各類專技人才的培訓力度,每年派出大批特級教師、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赴臨夏州開展培訓活動;通過舉辦扶貧車間職工“周末學堂”,發揮廈門人才帶動作用,教授普通話等文化知識和衛生健康、安全生產等方面知識,逐步打造一支現代產業工人隊伍;通過加強職業教育對接,推動廈門醫學院、廈門技師學院、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等定向招收臨夏州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到廈門就讀。
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廈門市先后有39名掛職干部、975名專業技術人才赴臨夏州開展幫扶工作。當地百姓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此,到西部開辦車間的企業感受最深。一些企業負責人坦言,幾年來,員工們的精氣神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往有些貧困戶認為進廠工作拿基本工資就行,遲到、早退、不上班的現象比比皆是,存在“等靠要”思想。而現在,他們把工作真正視作自己的事業。
廈門國貿控股外派廈臨公司副董事長、廈琳鞋業董事長、兼任臨夏州扶貧辦副主任李勇告訴記者:“在貧困地區進行幫扶非常不易,當地人從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需要大量的培訓。經過我們耐心教學,現在工人們做的鞋子干凈漂亮,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之前縣里舉行了技能大賽,我們公司的員工都很努力,踴躍參加,拿回了好幾個獎項,員工們的集體榮譽感明顯增強了。”臨夏州吉美包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金敏說。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過程中,廈門與甘肅臨夏州、寧夏一起引才匯智,注重人才交流,帶動雙方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合作程度越來越深,取得了豐碩成果,建立了深厚友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