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1-01-27 05:50:01
原標題:部分新冠疫苗接種點為何測到陽性
來源:科技日報
部分新冠疫苗接種點為何測到陽性
專家稱并非病毒死灰復燃
追問新冠疫苗
近期,有部分省份在新冠疫苗接種單位采集的環境標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顯陽,意味著“亮紅燈”,提示這里可能有新冠病毒。
那么,這次在疫苗接種場所周圍排查時“亮紅燈”,是不是說明有病毒死灰復燃?會不會帶來感染呢?
為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樣本和疫苗液等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于1月24日發布了《關于新冠疫苗接種單位環境標本監測相關工作技術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認為陽性原因是疫苗液中的死毒株。
那么問題來了,病毒死了,為啥還能顯陽?怎么能證明它真的死透了?
它是怎么死的
要證明病毒死透了,得先弄清楚它是怎么死的。
當下進行接種的新冠疫苗是滅活疫苗。顧名思義是把病毒“殺死了”。
殺病毒并不是用宏觀世界里的“刀”和“槍”,而是使用化學辦法,讓病毒的生命活性分子失活。
例如,β-丙內酯不直接作用于蛋白,卻能跑到病毒里面破壞它的核酸,這就好比給病毒喝了砒霜,“腸穿肚爛”而死。
再例如,甲醛能把病毒核酸中含氨基的核苷酸堿基(如A、G、U)破壞掉,也能破壞病毒的外殼蛋白,這就好比給病毒潑硫酸,“身心俱焚”而死。
病毒滅活劑有很多種。國藥集團中生生物董事長楊曉明之前在向科技日報記者科普滅活疫苗時曾講到,單是滅活這一項,中生在研發時就同時推動了四五種不同滅活劑的滅活效果研究。滅活不能不夠,如果還有活病毒,會引發感染;但也不能滅“過火”了,如果滅活把病毒表面的抗原都破壞了,疫苗有效性就差。
滅活像是“在豆腐上斬草除根”,既不能碰碎了豆腐,還得把草根除。
對于是否“死透了”、是否還有效等問題,研究人員在研發時做了大量的試驗驗證工作,摸索出了最優的滅活劑種類以及恰當的滅活時間、溫度、劑量等參數后才進行生產。
它確實死透了
在生產之后、疫苗抵達接種單位之前,還需要經過檢驗,合格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驗證病毒確實死透了。
我國實行嚴格的疫苗批簽發制度。在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時飛表示,對每一批出廠的新冠疫苗,由藥品監管部門實行批簽發。目前已經授予北京市和湖北省藥品監管和檢驗機構承擔新冠疫苗的批簽發工作。
也就是說,每一支進入接種流程的疫苗都經過了對其同一批次疫苗的嚴格的資料審核和實驗室檢驗。
一篇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研究人員撰寫的題為《病毒滅活疫苗生產工藝要點》的論文呈現了對病毒滅活檢測要求的嚴苛:需提供病毒滅活驗證的詳細資料,可采用敏感細胞盲傳3代,對每代細胞進行檢測,采用最敏感的檢測方法來驗證無活病毒,方法應該有足夠的靈敏度和可重復性,每一個取樣點應取雙份樣品……
總結而言,滅活后的疫苗要做到可重復、雙樣本的驗證,且確保3代無活,有些驗證還需要輔助以動物檢測等,以從多角度、多層面證明滅活疫苗里的病毒確實死透了。
只要“配對”,就能顯陽
那么,既然滅活疫苗里的病毒死透了,為什么對環境樣本的核酸檢測還“亮紅燈”?
核酸檢測的原理,可以想象成兩條小蟲子在兩邊啃柳樹葉,只要這條柳樹葉“合口味”,小蟲子就會在柳葉兩邊來回走,每走一次就復制出同柳葉邊紋一樣的核酸。
“合口味”是關鍵,只要兩條小蟲子身上的“凹凸”和柳葉邊紋的“凹凸”能配上對,就能發揮引物的作用,引導PCR(聚合酶鏈式反應),在有特定邊紋的核酸序列上擴增出很多同樣的序列,進而顯陽。
而如果引物找不到“配對”的序列,無法擴增,就顯陰性。
在疫苗的滅活過程中,病毒死透了,但核酸的“容貌”有可能并未盡毀。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對死去的人進行面部識別,很可能也會匹配成功。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在上述《建議》中表示,不建議對接種單位常規進行環境標本采集和核酸檢測。如已經開展監測發現陽性,或在疫苗接種場所附近采集的環境樣本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建議通過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的方式,明確核酸是否為疫苗株。換句話說,就是使用更全面的測序方法來進一步驗證“亮紅燈”是不是真警報。
【編輯:張奧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