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2021-02-08 15:25:02
原標(biāo)題:記者親歷通宵分揀快遞包裹:誰都不容易,加油吧
來源:錢江晚報
有地方賺錢,就不苦 誰都不容易,加油吧
誰都不容易,加油吧
記者手記:用力活著,生活會給你更多的甜
本報記者 謝春暉 文/攝(文中人物均為化名,照片為非正常拍攝)
通宵班的夜宵
吃完飯趕緊歇一會兒
分揀流水線
干活嘍,沖!
錢江晚報記者親歷了通宵分揀快遞包裹,最難熬的時候,工友遞過來的一根棒棒糖差點讓我淚崩。
工友們用睡眠和汗水換取著一天220元的報酬,也維持著快遞業(yè)低廉卻高速的運(yùn)轉(zhuǎn),以及他們心中那一份夢想。
“你這么年輕,下次別來干這種苦力了!”下班前,我與裝卸大哥道別時,大哥叮囑,無論如何都要好好學(xué)習(xí),找份輕松的工作。
回程中,工友們依舊擠在那輛破全順車上,只不過這時勁舞曲已不再響起,取而代之的是,陣陣鼾聲。
也是在這里,錢報記者認(rèn)識了張建、楊雄、莫大姐和魏珍們。
39歲的廣西漢子:
回老家的前夜,來賺火車票錢
在勞務(wù)公司的店面房里,有一個堆滿行李的小房間,房間里放滿了行李箱、被褥。
老板說,這都是打臨時工的人寄存著的。
有的人剛到這座城市還沒找到落腳處,有的人則是即將離開這里,在離開前最后賺一筆。
39歲的廣西漢子楊雄,是背著兩個大包拖著被褥走進(jìn)來的。
“老板,我的東西能寄存在你這里嗎?明早下了班來取。”當(dāng)天,他打工的建筑工地剛放假,他收拾好返鄉(xiāng)的行李來打這個晚上的通宵工。
“我買了明天下午的火車票回老家,晚上工地宿舍不能住了。來打工不僅省了住宿錢,還能把回老家的車票錢賺點回來。”楊雄選了最苦的裝車工作,他說,這跟他在工地里拉水泥比起來,不值一提。
原本今年楊雄是不打算回老家的。但老家的兩個孩子打電話跟他說,這學(xué)期都拿了三好學(xué)生,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見見爸爸。
一直覺得已經(jīng)愧對了孩子的這位父親,決定回去。“我得滿足他們,一定得回一趟老家。”
錢報記者問他,通宵干活,第二天還要趕路,吃得消不?他擺擺手,笑著說:“不怕的。我買的是硬臥,等上了火車,就有得睡了。”
楊雄放下行李,從包里取出一個錢包,把里面的大額紙幣和一張銀行卡一張張疊好,塞進(jìn)鞋底。“這點家當(dāng)管牢就好,到家還要給孩子發(fā)紅包的。”
28歲的新杭州人:
月入8000元,房貸要還6000元
28歲的張建是錢報記者在前往快遞轉(zhuǎn)運(yùn)站的車上認(rèn)識的。
這是一個打扮白凈的帥小伙,塞著耳機(jī)蹲在班車的角落。張建老家江蘇,當(dāng)晚是他第三次來這個轉(zhuǎn)運(yùn)站打零工。
可能是年齡相仿,他很熱心地帶著毫無經(jīng)驗的我。“你待會兒跟著我就行,可以找個相對清閑點的活。”
當(dāng)晚,錢報記者與他分在了同一組。當(dāng)?shù)弥话才诺椒謷囬g扎袋時,他嘆了口氣,“今天不巧,扎袋還挺辛苦的,你有困難就叫我,我會想辦法來幫你的。”
張建已經(jīng)在杭州火車東站附近買了房。“我2015年大學(xué)一畢業(yè)就買了,首付是家里湊的,貸款我得自己還。”張建買的樓盤房價已經(jīng)翻了一倍多,買房時還送了兩個價值25萬元的車位。
他說,這是他活了快30年做的最明智的選擇。
明智選擇給張建帶來的房貸壓力不小。張建在一家鋼材公司當(dāng)辦公室文員,月工資8000多元,房貸要還6000元。所以,一遇上假期他就到勞務(wù)公司找臨時工的活兒干。“哪個活掙錢多,我就干哪個。”。
春節(jié)期間,公司放假半個多月。張建不準(zhǔn)備回家過年,留在杭州打臨時工。“我算過了,我做一休一,半個月能賺2000元,再加上1000元的留杭紅包,這一波不虧。”
靠著這幾年一點一滴的努力,張建的房貸快還完了。
他說,臨時工他會繼續(xù)做下去,就當(dāng)是兼職,他的下一個目標(biāo)是買輛車。
分手的時候,張建拍了拍記者的肩膀說:加油!
46歲的東北大姐:
晚上打份零工,攢錢給兒子娶媳婦
莫大姐在分揀場里幫過頭一回打工的我不少的忙。
凌晨,錢報記者分揀的時候出現(xiàn)了好幾次差錯,都是莫大姐及時發(fā)現(xiàn),從傳送帶上拎回了快遞袋。
46歲的莫大姐扎著馬尾,染一頭淺棕色頭發(fā)。她個子不高,長相秀氣,說起話來溫溫柔柔的,干活卻麻利得很,在一群打工人中,有一種樸實的可靠感。
當(dāng)錢報記者抱怨干活太累時,莫大姐就在一邊開導(dǎo),“年輕人,知道賺錢不容易了吧!”
莫大姐老家東北,有一個在北京讀大學(xué)的兒子。兒子是莫大姐的驕傲。
為了多賺點錢,莫大姐跟著丈夫來杭州打工。白天她在一家東北菜館的后廚幫忙,晚上有空閑出來打臨工。大姐說,趁自己還做得動,要多給兒子攢點錢娶媳婦。
莫大姐并不覺得通宵分揀有多苦,她說真正苦的是沒地方賺錢。“我們這代人沒啥文化,只能靠力氣賺點辛苦錢,這么多年已經(jīng)習(xí)慣了。”
大姐說,現(xiàn)在就盼著兒子快點大學(xué)畢業(yè),成家立業(yè),“然后就可以幫兒子帶孫子,享福咯。”
本報記者 謝春暉 文/攝(文中人物均為化名,照片為非正常拍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