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貴州花茂村:從“美麗鄉愁”到“綠色發展”

來源:光明網

作者:

2021-02-16 11:50:02

原標題:貴州花茂村:從“美麗鄉愁”到“綠色發展”

來源:光明網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光明日報通訊員 許峰

昔日“荒茅田”,今日“花茂村”。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以美麗鄉愁為主導、以綠色發展為引擎、以留住人才為依托,完成了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蝶變,實現了農業興、農村富、農民笑的目標,為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成功銜接闖出了新路。

“美麗鄉愁”帶來財富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里找到鄉愁了。”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花茂村時說的這句話,讓這個黔北小村的群眾找到了鄉村振興的真諦,村民們把總書記在花茂走過的路親切地稱為“鄉愁小道”。

陪同總書記考察花茂村的時任駐村第一書記周成軍,從此做起了“鄉愁”文章。

花茂村堅持把美麗鄉愁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主導,把村莊作為景區來打造,把鄉愁作為文化來塑魂。“經營鄉村”的理念在取舍之間得到貫徹。取,取的是山水田園一體,山中有田、田中有院;舍,舍的是大拆大建、私搭亂建,保護村莊整體風貌。花茂村融合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土陶文化、古法造紙等元素,參照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墻“黔北民居七要素”,將花茂民居打造為鄉村旅游“孵化器”。建設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匠心園一條街、花茂人家古法造紙特色商品館等文化傳承基地,成立遵義鄉愁花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帶動村民發展鄉村旅游與特色文化產業,促進了花茂核心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彰顯了鄉愁的現代價值。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9年的18556元,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7.9%降低到2019年的0。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1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億元。

“綠色發展”孕育突破

花茂人一步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鄉村旅游中,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鄉村旅游經濟的抓手,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特色高效綠色農業的有機融合。

元旦剛過,在綠動九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幾位村民就在大棚里忙活起來。自從村里引進山東九豐集團成立合作社后,大家就改變了以往有活干才找“散工”的方式,而是把產業分塊包給村民負責,不僅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效益也明顯提高。

村民徐銀芬把自家田地流轉給合作社后,來到合作社務工。“我們8個人承包6個棚,就是這一片茄子,所有工序都是我們自己做,8塊錢1個小時,一天工作9個小時,另外還有150塊錢的績效、300塊錢的全勤獎,加起來每個月有2500~2600塊錢的工資。”

利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花茂村創建了綠動九豐、紅楓圣源等5家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種植蔬菜3150畝,發展脆紅李種植1450畝,打造生態田園綜合體,農村變成旅游度假村,農田變成觀光農業園區,農民變成新型農業工人。他們建立了利潤返還、股比分紅、收益分紅等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將土地經營權、林權、勞務等入股到經營主體,讓農民成為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2019年,全村流轉土地1830畝,訂單生產850畝,發放租金146萬元、入股分紅50萬元、發放務工薪金600萬元。

留住能人天地廣闊

村民王治強的院壩村里,十幾張凳子圍繞著中間一張凳子。“2015年6月16日,總書記就是坐在這里和我們親切交談的。”回憶起那激動人心的時刻,王治強難掩自豪之情,“‘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5年多來,我一直保持著那天的擺設,讓每個來我這個‘紅色之家’的游客都仿佛聽到總書記的話語。”如今,隨著花茂村和“紅色之家”的名聲越來越響,以前在城里工作的孩子也回來幫著他打理生意。

不僅王治強家,村里的能人們有的回來了,有的不走了。村民母先才祖傳的制陶廠瀕臨倒閉、制陶工藝后繼無人,在村里的鼓勵和支持下,他投資將土窯燒陶改為電窯制陶,建立陶藝體驗館,將文化體驗和制陶技術融合發展,帶動周邊群眾從事制陶增收致富,很快成長為遠近聞名的黨員“雙帶”(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示范戶。村民張勝迪返鄉創建了“花茂人家”古法造紙特色商品館,集展示、銷售、體驗、教學、傳承為一體,聘請老藝人帶新學徒,解決就業的同時也培養了人才。花茂村村委會支持90后返鄉大學生創辦集住宿、餐飲、農事體驗、游泳、水上樂園為一體的“聚福隆莊”,鼓勵其將之打造為花茂鄉村旅游的新展示平臺。花茂村的人才政策和舉措產生了良好效果,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從2012年的3356人降到2020年的不到300人。

隨著花茂村人氣越來越旺,產業越來越強,人居環境也越來越現代舒適。全村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全部完成,累計新建改建黔北民居1000余棟,串戶路硬化率達100%,安裝太陽能路燈300余盞,垃圾實行“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方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新建人工濕地生態污水處理池4個,種植綠化樹木2500余畝,治理生態景觀河道8.8公里。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6日 02版)

[責任編輯:楊凡、路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遭火災 兩月前曾滅火演練

據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府新聞辦公室縣15日通報,明火于14日23 15全部撲滅,至15日1時左右,現場余火清理完畢,經現場核查無人員傷亡,起火原因...[詳細]
大眾網 2021-02-16

快來圍觀!你關心的大國重器怎么過年?

大年初四,“天問一號”傳來火星的最新問候,一個漂亮的“轉身”,成功實施捕獲軌道遠火點平面機動,將軌道調整為經過火星兩極的環火軌道。...[詳細]
新華網 2021-02-16

又一百億元級項目落地 新材料產業成閩經濟新增長點

中新社廈門2月16日電新春伊始,福建省新材料產業集群再添領航項目 全球功能性膜材領軍企業——中侖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侖新材”)的又一...[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2-16

“守候著這段鐵路,就是我一生的詩和遠方”

大年初四臨近正午,當記者走進位于陜西蒲城坡底村的景文瑞宿舍臥室時,陽光正好潑灑在他的書桌上,也暈染在他的詩集《清風徐來》上。正巧在...[詳細]
光明網 2021-02-16

【新春走基層】十八洞村春意濃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梨子寨山頂上,有一棵長了300多年的梨樹,它默默地俯瞰著腳下炊煙裊裊的梨子寨,感受著千年苗寨的生機。如今,...[詳細]
經濟日報 2021-02-16

期待傳統友誼續寫新佳話

——訪希臘駐華大使伊利奧普洛斯。2月9日,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疫情中更加凸顯[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16

《懸崖村》作者:涼山暖了心更暖

涼山暖了心更暖。我有幸參與、見證、書寫了生我養我的大涼山發生的巨大變化,并通過文字和“懸崖村”結下了不解之緣。但一次次走訪下來,我...[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16

《經山海》作者:鄉親們的歷史感大大增強

增強了歷史感。創作《經山海》時,我沒少往村里跑,沒少往鄉親們中間去。在親身感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2-16

非遺陪你過大年

非遺陪你過大年。“非遺陪你過大年”,牛年春節,全國各地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了精彩紛呈的展銷展示活動,老字號傳統食品紛紛上線,傳統...[詳細]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02-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