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2-18 09:21:02
原標題:巧用脫口秀 解說千年碑林(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白雪松(左三)在直播。
西安碑林博物館供圖
核心閱讀
從一塊碑石講到一段歷史,用脫口秀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西安碑林博物館一級講解員白雪松將文物講解搬進直播間,激發人們對碑石和書法文化的興趣。懷著對碑林的熱愛,白雪松不斷更新知識庫,讓解說內容有趣、豐富、深刻。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用生動的故事把觀眾吸引進來,將文化遺產的魅力傳播出去。
“大過年的,給大家出幾個跟書法家相關的問題:王羲之放沒放過鞭炮?顏真卿寫沒寫過春聯?蘇東坡寫沒寫過賀年卡?”
晚上8時,一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一位主播,坐定,開嘮。這位主播叫白雪松,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一級講解員。
去年年初,白雪松試水直播,隨后便做了直播節目“國寶名碑脫口秀”,憑著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解,激發了很多人對碑林博物館和書法文化的興趣。
一場直播吸引40萬人
“顏真卿有多愛東方朔?來來來,帶大家看一下這塊顏真卿所書的東方朔畫像贊碑。”
直播間里的白雪松對各種歷史文化“冷知識”信手拈來,他已經做了60多場直播。
去年2月23日,白雪松做了第一場直播,參與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共同開啟的“直播云春游”活動。與其他主播進館講解的方式不同,白雪松在客廳里用脫口秀的方式帶著觀眾完成了2個半小時的“云游館”,觀看人數近40萬人。
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方式?白雪松說:“碑林博物館的碑石大多是黑灰色,有的還罩著玻璃加以保護,反光太強,通過攝像頭難以讓觀眾看清。索性就用脫口秀的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由于效果很好,白雪松在一周內又臨時加播3場,后來成了固定的直播節目。在他看來,在碑林當解說員并不容易,“直播是用生動的故事把觀眾吸引進來,將文化遺產的魅力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對碑林產生好奇和向往,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從前不怎么玩社交軟件和直播軟件的白雪松開始嘗試去了解。他的直播穿梭在歷史、影視、綜藝、小說之中,從一塊碑石到一段歷史,從李白杜甫到神話武俠,“但內核必須是準確的歷史知識,這也是我在直播中一直強調的。”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無意間刷到白雪松的直播,從此便成了一名“鐵粉”,“老白的直播非常‘有料’,不單有趣,更能學到不少知識。有機會一定要去一趟碑林好好看看。”
為一個問題翻多篇論文
白雪松其實是名理科生,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的是生物工程專業。畢業后,他選擇從事熱愛的歷史文化工作,在他看來,跨界可以將理工科思維和文科知識相結合。
“按理來說,我已經在碑林當了近10年解說員,應該說是經驗老到。但解說遇上直播,兩小時要準備的東西真不少,每次面對鏡頭需要做大量幕后工作。”
講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那場直播是白雪松較為滿意的一期,這塊碑是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白雪松的講解不僅涉及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還把歷史中的玄奘和《西游記》中的唐僧做了對比,更講到了佛教在唐朝時的發展演變。有趣、豐富、深刻,很多網友這樣評價。
每次白雪松為直播做準備,無異于一次“小研究”,短則兩三天,長則一整周,房門一閉,就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在知識的海洋里撿拾貝殼,這個過程既有趣又艱辛。“直播中我要應對網友提出的各種刁鉆問題,因此必須準備充分。”白雪松覺得這是一個“逼自己學習的過程”。“有時為了弄懂一個小問題,要翻上很多論文,說實話,翻一篇300多頁的博士論文還是要有很大耐性的。” 他說。
在日常講解工作中,針對不同的游客,白雪松盡量做到個性化講解。“比如我講解‘迎客第一碑’石臺孝經碑時,對于喜愛歷史的游客,我就會講李隆基的書法為何這么漂亮;而帶著孩子來的游客,我就會闡釋碑文中孝的含義。就像壺里倒豆子,挑他們愛吃的拿出來。”
最讓白雪松感到自豪的,是一年來的60多場直播,都是由他自己完成內容創作。他曾嘗試跟專業團隊合作,但寫出來的稿子跟預期相去甚遠,“風格和內容有時是一體的,別人幫不來,還是那句話,內容為王,再辛苦也得自己操刀。”
讓更多人愛上文化遺產
2月7日,白雪松偶遇一對母子,孩子爭著要與他合影。如今,白雪松穿梭在碑林中間,不少游客都能認出他,靠直播“走紅”讓他始料未及。
他說:“好多人說我是‘網紅’,其實碑林才是真正的‘網紅’。越來越多的關注讓我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他也開始嘗試制作短視頻,講講文物背后的故事,還與專業團隊合作,在直播或者視頻中插入一些漫畫。他介紹,碑林博物館也在推出文創產品,希望碑林能夠“活”起來、“火”起來。
白雪松說,這些矗立千年的石碑意義不凡,其所鐫刻的不僅是恒遠的文化藝術,更是持續流淌的民族血脈。
雖然講解時妙語連珠,但靜靜與石碑對立,白雪松常常陷入沉默。金石文心,閱之愛之。在碑林當解說員的近10年里,這些碑石是白雪松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當這么長時間的解說員并不常見,能夠長久地做這件事,還是源于我對碑林的熱愛。”
在參與一檔電視節目時,節目組團隊為他寫了一段臺詞。他看后,決定自己嘗試寫一版。“來到碑林,你會看到中華文脈從未斷絕,中國書法一直綿延,身為中國人的一種自豪感是從內而外的,這也是自己能在碑林待那么久的一個原因,待不夠,也看不完!”白雪松飽含深情地寫道,心潮澎湃。
“要當好一個講解員,一是要懂知識,二是要能共情,有時一句話或許就能為他人打開一扇了解文化遺產的窗子。文物既是時間坐標,又是空間坐標,能夠與它們朝夕相處,便能穿越時空。你說,它們不值得我們付出心血嗎?”
白雪松的一句值得,已勝過萬千話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