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晚報
2021-02-18 09:47:02
原標題:天龍山佛首海外回歸 上春晚引爆全國
來源:山西晚報
天龍山佛首海外回歸 上春晚引爆全國
農歷除夕夜,太原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后,作為“嘉賓”驚艷亮相央視春晚特別節目《國寶回家》。佛容綻放,撫慰萬千就地過年游子的鄉愁。
春節期間,“天龍山流失佛首回歸祖國”這一熱門話題不僅刷爆了山西人的朋友圈,更是燃爆全國,引得眾多媒體廣泛關注和持續報道。山西晚報“文博山西”微信公眾號在除夕夜無縫連接,搶先在國內媒體中第一時間發布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截止發稿之際,閱讀量突破了4萬+;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上的話題“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回歸祖國”閱讀量達到2.1億次閱讀……這個春節,天龍山石窟,火了;佛首回歸,成為現象級文化話題!
佛首今朝回歸 源于一場海外拍賣會
春晚中,佛首初露真容,臉龐圓潤,眼睛上挑,嘴角微抿,笑意盈盈,看上去莊重而不失溫暖。據了解,該佛首高44.5厘米,寬33.7厘米,是天龍山石窟第八窟中的主尊佛首,這也是該石窟中唯一一座隋代時期開鑿的石窟。如今,她能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是源自一場海外的拍賣會。
據了解,天龍山石窟第八窟,開鑿于隋開皇四年,根據窟前壁《石室銘》記載,此窟由當時駐守晉陽(今太原)的楊廣為其父母祈求功德開鑿。造像上承南北朝之風格,下啟唐代豐盈秀腴之先聲,是佛教文化逐漸本土化的重要實例。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會的驅動下,太原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的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境外,現收藏于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據推測,此尊第八窟北壁佛頭大概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盜鑿出境,流失海外。
2020年9月14日,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定于20日至22日拍賣一尊“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隨即,相關工作人員立即與天龍山石窟的老照片、石窟本體的殘余部、專家意見進行比對、核實,確認此件佛頭原屬天龍山第8窟(隋代)北壁龕內主尊佛像。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與拍賣行董事長張榮(旅日華僑,浙江杭州人)取得聯系,鼓勵促成文物回歸。11月17日,張榮將持有的天龍山石窟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12月12日12時,佛首安全運抵北京,跨越千山萬水,終于回家!
該佛首的回歸,為百年來首件從日本回流的天龍山石窟佛雕,為研究天龍山石窟乃至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標本,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佛首回歸帶來文化盛宴 線上線下感知天龍山石窟
當全國人民熱議佛首回歸之際,其回歸首秀已經于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該展覽名為“咸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復原特展”,不僅呈現了天龍山石窟以及第八窟的基本情況,也用數字化復原成果展示的方式,讓大眾更多見證了天龍山石窟的藝術魅力。與此同時,在2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杭侃還帶來了名為“度盡劫波——天龍山石窟的歷史與藝術”講座,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讓公眾更加了解天龍山石窟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講座中,杭侃就東魏北齊時候的晉陽、天龍山石窟第八窟的藝術成就等內容作了精彩演講,內容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從顏娟英的《天龍山石窟的再省思》、李裕群和李綱的《天龍山石窟》等文獻中,探尋了天龍山石窟的歷史印跡和精湛藝術。他對文獻史料與考古材料的結合與運用,贏得了線上聽眾們的贊譽,也讓大家對天龍山石窟多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佛首回歸,杭侃也參加了鑒定工作,在講座中他分享道:“我們圍繞這尊佛首反復地看,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她都在頷首微笑、非常打動人。”
從佛首在央視春晚亮相之際,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就在朋友圈發布了各種關于天龍山石窟的報道和VR動態影像,表達了國寶回歸帶給文博人的喜悅之情,也讓人感受到了“國運強,則文化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的真理。
“美是感受與感動的能力。對未來的希望,讓我們看得見生活中的美好。”這是杭侃在講座中的結束語,不僅道出了文博工作者的心聲,也表達了民眾對于國寶回家的期盼。
佛首不久后將回到天龍山 期待跨世紀的身首團圓
“每次走進石窟,總感到一種心痛的美,渴望流失的造像能回歸故里,身首合一。”陪伴天龍山石窟20余年,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于灝對這里充滿了感情。此次佛首回歸,不失為一種“圓夢”,也亦如大家關心的那樣,佛首何時能回到天龍山?回到天龍山后,又該如何保護?
于灝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這次佛首雖然回歸,但佛身部分受自然侵蝕,僅能看清大致輪廓,所以佛首目前不會安裝回佛身本體。”劉玉偉則表示,太原市文物局已初步拿出方案,佛首回歸后會在天龍山石窟數字博物館進行保存和展示,待條件成熟時跟隨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一起巡展。“我們也將精心呵護天龍山石窟,加強文物本體保護,并對周邊環境進行生態修復改造。”
天龍山石窟佛首的回歸,不僅僅是文物本體跨越百年的久別重逢,更是寄托了眾多文博工作者的期盼。近年來,天龍山石窟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一直致力于打造石窟數字化復原項目,從2014年起,歷時7年,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采集到100余件天龍山流失造像的三維數據,實現11個主要洞窟的專業數字復原,讓流失文物與原始環境全方位虛擬合體。數字化影像成果的“合體”減少了天龍山石窟造像身首分離之憾。如今,佛首實物歸來、展示,一路走來,彰顯了走向復興、走向強盛的中國力量,留下了太原文物人孜孜不倦追索流失文物的奔忙印跡。
佛首回歸,促使天龍山石窟涌入大眾視線,也帶火了“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的線上展覽,公眾可以足不出戶,通過天龍山石窟的微信公眾號,就能欣賞到這個線上展覽,通過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等形式,見證美輪美奐的天龍山石窟藝術,也可以置身被數字技術復原的11座石窟之內,感受現實中的殘破缺失與復原后的形神合一帶來的強烈對比與震撼。此外,山西晚報記者也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現“國寶回家”專題欄目,里面重點展示和介紹了北壁佛首造像的石窟藝術、雕刻藝術和它的歷史。據于灝介紹,后期還會在該板塊繼續征集天龍山流失海外造像的相關信息,也呼吁各界人士、機構為更多天龍山造像的回歸共同努力!
截至記者發稿,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開設的線上數字復原展瀏覽數量已經超過100萬。
山西文物“回家”之路奏響民族文化強音
云岡石窟佛造像佛眼回歸、石佛頭像回歸、鄧峪石塔回歸,再加上此次回歸的天龍山佛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晉字牌文物,歷經漫漫歲月,跨越萬千山水,踏上了回家之路,也讓中華民族之文化薪火相傳。
在云岡內的博物館里,珍藏有一枚陶制佛眼,它曾漂泊50余年,在1985年由原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館長史克門捐贈后,重歸故地;2014年和2018年,美國華裔王純杰先生,先后兩次向山西捐贈了云岡石窟內被盜鑿的石佛造像的頭像,使其身首團圓;2017年,中國臺灣中臺禪寺向山西捐贈了唐代鄧峪石塔塔身,這座漂泊在外近20載的石塔終于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時隔4年,天龍山石窟佛首回家,這不僅僅是山西文化之盛世,更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盛世,億萬國人感受到了國寶帶來的震撼與喜悅,這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最強音!
時空無法阻斷,游子回家的心情,愿流失海外的文物,能跨越千山萬水,重回祖國懷抱。
山西晚報記者 孫軼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