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2-18 14:55:02
“一顆顆攻擊的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各路突擊部隊簡直像猛虎下山,撲向敵人的車站和據點,雷鳴般的爆炸聲,一處接著一處,響徹正太路全線……”聶榮臻元帥曾在回憶錄中這樣形容八路軍當年破襲正太路時的場景。
1940年8月20日晚,八路軍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對日軍控制的華北交通線發起總破襲,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由此打響。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
在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主峰上,高40米的百團大戰紀念碑形如鋒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象征著抗日戰爭中淬煉出的偉大抗戰精神。紀念碑主碑以西約400米,坐落著百團大戰紀念館,里面豐富詳實的展覽向人們講述著那段崢嶸歲月……
百團大戰紀念館大廳中的浮雕。
戰果輝煌 信心大振
1940年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后,日本侵略者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對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妄圖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據點為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的后顧之憂。
“可以說,中國抗戰當時面臨著空前危險。”陽泉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蘇小平告訴記者,面對如此形勢,中共中央發表時局宣言,號召全國加緊團結起來,克服這種危險。更為重要的是,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鞏固和擴大敵后抗日根據地,爭取華北戰局向好的方向發展,并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八路軍總部決定向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1940年7月22日和8月8日,八路軍總部先后下達《戰役預備命令》和《戰役行動命令》,并上報中央軍委。“百團大戰最初叫‘正太路破襲戰’,我軍共出動了22個團的兵力。戰役發起后,八路軍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囚籠政策’,參戰積極性非常高。”百團大戰紀念館講解員李玘說,陸續參戰的八路軍主力和地方部隊達到了105個團20余萬人。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聽取戰報后說,干脆就把這次戰役叫百團大戰好了。由此,正太路破襲戰正式命名為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取得了輝煌戰果。僅第一階段就使日軍在華北的所謂“鋼鐵封鎖線”正太線三分之二被破壞,有力阻斷了日軍的交通優勢。到百團大戰結束時,八路軍共作戰2174次,共殲滅日、偽軍50967人。遭到痛擊的日軍驚呼“損失巨大”“對華北應有再認識”。
百團大戰勝利的消息讓全國上下群情激奮,一片歡騰。各大報刊紛紛刊發評論稱“真是要興奮感動得流淚”“它以無限的鼓舞,興奮了廣大抗日軍民”。百團大戰的勝利,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沉重打擊了其囂張氣焰,增強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斗志和必勝信心,提升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并以事實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八路軍“游而不擊”的污蔑。
百團大戰紀念館里的半景畫獅腦山戰斗。
勠力同心 無堅不摧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將士無論條件多么艱苦、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他們都抱定了血戰到底、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抗擊侵略者的英雄史詩。
在百團大戰紀念館,可以看到不同階段的激烈戰斗和戰斗中涌現出的英雄連隊。其中,磨河灘戰斗就充分體現了八路軍英勇頑強的作風。李玘告訴記者,百團大戰打響后,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五團一營一連在娘子關肩負牽制日軍的任務。1940年8月22日上午11時,連長鄧仕均率領145人在磨河灘村與數倍于己的日軍展開激烈戰斗。受阻的日軍喪心病狂地向一連陣地發射了毒氣彈。
經過5個多小時的激戰,一連在打退日軍10余次進攻后,于下午4時冒雨強渡綿河突圍。最后全連僅存17人,共斃敵近200人。戰斗結束后,晉察冀軍區授予一連“血戰磨河灘鋼鐵連”榮譽稱號,鄧仕均被授予“特等戰斗英雄”稱號。
在八路軍將士浴血奮戰、痛擊敵人的時候,游擊隊、民兵及廣大群眾也以極大的戰斗熱情組織運輸隊、擔架隊、鋤奸組等,冒著槍林彈雨積極支援前線,踴躍參戰。“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共同抗日走到前”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據不完全統計,在百團大戰中,陽泉境內直接參戰的民兵有7400多人次,支前群眾達20多萬人次;盂縣僅隨主力部隊行動的擔架隊就有1000多人。正是因為依靠人民群眾、動員人民群眾,在之后極其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斗爭中,敵后軍民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等多種有效的殲敵方法,牽制、消滅了大量日軍,成為中國堅持長期抗戰的最重要因素。
蘇小平表示,人民群眾是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軍民攜手、勠力同心將無堅不摧。百團大戰的勝利是廣大八路軍將士和人民群眾敢于亮劍、不怕犧牲、勇于擔當、無私奉獻革命精神的生動體現。
位于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主峰上的百團大戰紀念碑。本版照片均為本報記者李紅光攝
中流砥柱 精神永存
面臨嚴峻形勢,八路軍主動發動百團大戰,參戰兵力之眾多、作戰地域之廣闊、動員準備之充分、指揮藝術之精湛、軍民配合之密切、所獲戰果之輝煌和對日本侵略者打擊之沉重,都堪稱抗戰史上的偉大壯舉。
陽泉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劉玉林表示,百團大戰充分發揮了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團結一心、義無反顧,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
劉玉林說,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從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從洛川會議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從形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到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從八路軍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到爆發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無一不是中國共產黨主動扛起抗戰大旗、廣泛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集中體現和全面展示。
走出百團大戰紀念館,館長陸茜讓記者回頭看紀念館的外形。“紀念館的外形是以‘基石’為核心理念設計的,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了全國人民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為抗戰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正如堅不可摧的基石,托起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脊梁。”陸茜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歷史已經證明,未來也將繼續證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中國共產黨仍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